文/霆鑫
三次失败的实习,换一次成功的逆袭
一、不知道想要什么
大三下学期,经一位在新东方兼职的同学介绍,好友T也去新东方做了一位助教。每个礼拜去三到四次,每个月大概四五百块,生活费是不愁了。
T说,那里的老师都非常不错,待人温和,勤奋努力,就连各个校区的学管阿姨,也都富有责任心。这也是为什么T会在那坚持实习大半年的原因。
老师们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和不俗的实力,以及丰厚的薪资,潜移默化地影响了T很多。那段时间,只看到了华丽表面的T,也一度以为,那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当一位名师,和优秀的人做同事,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做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那时的T就像一只无头苍蝇。
实习了一两个月,T向一位负责培训实习生的女老师吐露了当时的心声,说毕业后想留下来当老师。女老师很重视T的想法,没多久,女老师便让T做了她的助教,她亲自当T的导师,让T跟其他见习生一起磨课,一起练课。
跟女老师实习不到一个月,T开始有了退意。单纯的T这才发现,很多事情并不仅仅是想象中的那么轻巧,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华丽。可看到女老师还是那么认真负责地指导他们,T内心又不想让她失望,只好咬紧牙关,强迫自己去应对。直到第二个月,T终于受不了了,内心实在无法习惯这样的工作,更别说喜欢了,T彻底认输了。
T说,依然记得那个晚上,站在宿舍的阳台窗户前,给女导师打电话,非常抱歉地告诉她,他准备放弃的事实。女老师没有责怪T,反倒安慰T说没关系,说T还年轻,可以去尝试更多的工作,直到遇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
在追梦的路上,除了收获、血汗和坚持,总会有一些默默支持我们的人,一些对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让我们在今后的回忆中,依然会被温暖和感动席卷全身,然后重振旗鼓,再次上场。
二、知道最想要的,但不知道奋发向上
大四上学期,T决定朝写作的方向发展。写作是T一直以来的爱好,从高中T便开始投稿,虽然一直未成功,但也从未放弃过。T很坚定地说,写作才是他一直在做和热爱做的事。
碰巧那时,有家报社来T的学校招聘实习生,T投了份简历。没多久收到了笔试的通知,接着是面试,然后正式入职实习。一切都那么地顺利,有些自满的T自以为成功的曙光马上就不远了。
因为被分在周刊部,实习的前一个月,一周只需写一两篇稿子。T现在还记得,第一篇稿子,整整改了两三天,才勉勉强强被发表。当时带T的一位师兄很委婉地说,希望T平时多看看报社曾经发过的稿子,多写多练,千万别偷懒,千万别抄袭。
刚开始T没有放在心上,一下班就去看电影、看各种小说。带回宿舍的那几张报纸,压根就没完整地看过一篇。于是,第二篇稿子也被改了一两天,师兄有些生气了。那天下班后,师兄点了根烟,语重心长地跟T说了一大堆,大意是:无论做什么,都要花点心思,更何况是面对一份工作;刚进入职场,可能一开始会有些不适应,但可以努力去学,去改变。最后,师兄希望T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能有所进步。
之后,T的确去试着努力改变过,可没多久,又将师兄的话忘得一干二净,恢复了原形。有次T在写一篇地理风景的稿件,内容需要采访当地的居民,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当时T没放在心上,迟迟未采访,一直到交稿那天,才想起采访的事。但怕时间来不及,加上又不敢在全办公室人的面前进行采访,最后在网上找到了一篇类似的稿件,复制了里面一位被采访的居民的名字,直接插进了稿子里。
后来,事情败露,居民的名字和采访内容,被经验丰富的主任一眼就看出来了。T也被叫到办公室,直接被辞退。那个时候,T才想起在报社培训时的一句话:真实是新闻媒体的唯一生命力。
屡教不改的恶习,让T深受其害,同时也让T开始了真正的反省和改变。
三、知道奋发向上,不知道实力不济
大四下学期,T侥幸签了一家广州公司,在公司的新媒体部门担任写手。初来乍到,总监让T写篇介绍深圳华强北的稿子,T花了一个周末,涂涂改改,终于挤出了一篇千字不到的文章。但总监不是很满意,又让T改了几遍,最后才勉强过关。
T当时很珍惜那份工作,首先是个人很感兴趣,其次是领导和同事们都很不错,会很耐心地指导新人,最后是因为广州是个很不错的城市。但现实从来只拿事实和结果来评价。
第二篇稿子,也是一千字,T也写了一两天才交稿,总监不满意。下班后T一直改,一直写,总监还是不满意。最后总监让另一位与T一起来实习的女生写,不到两个小时,稿子写完,总监很满意,当晚就发布了。那晚T一路走回宿舍,真的是什么话都不想说。
之后,总监再未让T写稿子,而是做一些杂事,比如搜集好的标题整理到标题库,写会议纪要和工作安排表,帮忙外出拍摄视频,联系需要采访的老师等。T自然没有任何理由去拒绝,只能埋头照做。记得有一天,科比退役,各大网站都挂上了关于科比的文章,总监也想发布一篇类似的稿子。那天不知道为什么,T突然在部门的群里说道,他可以写篇关于科比的稿子,保证中午交稿。但总监没有采纳T的意见,最后转发了一篇别人的文章。
那件事后,T再也没主动提过写稿的要求,总监自然也不会说。两个月过后,实习期结束。临走的前一天,总监单独把T叫到办公室,很委婉地说,回校之后,让T看看能否找到更好的公司,更好的工作。T当时很吃惊,很难受,但事后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回到学校,收到广州公司寄来的解约函。T瞬间从班上第一位与公司签约的人,变身为第一位与公司解约的人。当时已是5月,招聘的黄金时间已过,T暗暗下定决心,再不去南方。毕业聚会后,T孤身一人去了北京,开始北漂。
四、知道实力不济,也知道奋发向上
6月14日到达北京,6月27日星期一,T正式上班,工作是写稿。两个月的试用期过后,领导找T谈话,说T的稿件没有达到考核要求,但给了T两个选择:一是另谋高就;二是转到公司的会务组,给T一个月的试用期,不合格再走。
T想了几分钟,就直接告诉领导说,他选择后者。选择后者的目的很简单,T想证明自己,除了写作,是不是做不了其他的。一个月后,T考核通过,正式转正。领导也终于对T吐露了心声,说当初之所以给T两个选择,主要是因为很认可T的工作态度,肯努力,肯吃苦。而这些都与T之前失败的实习经验,是离不开的。
T在第三月的试用期里,会务组的所有累活、苦活都由他一个人包了,那种吃苦耐劳的决心和耐心,便是拜新东方的老师们所赐;转正后,部门每次的会议记录都由T来撰写,而T对会议记录的掌握,也正是拜广州实习的那次失败经历所赐;每次公司举行或参加会议活动的新闻稿件,也都是由T撰写,而这些能力又是拜报社实习的经历所赐;转正没几个月,部门的微信运营专员突然辞职,T临危受命,接下微信公众号的摊子,开始人生中第一次微信运营,而这些又是拜广州实习的那段经历所赐••••••
直到现在,T依然相信那句话:令人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未尝试的空白。
无论好坏,经历都是一辈子的事,可能是一辈子的阴影、伤疤,也可能是一辈子的资本、财富。T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