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人物哲思
“中国道统”和“文死谏“

“中国道统”和“文死谏“

作者: 石说石画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0:44 被阅读0次

文天祥在《正气歌》写了两位古代硬骨头文人代表: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文人的气血,文人的傲骨,文人的不畏权贵,文人秉笔直书,文人可以引导舆论,并且可以毫不留情的对权贵进行公正的审判。

悍不怕死的不仅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武将,更有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权贵为什么对此无可奈何?

文人为什么敢理直气壮的说真话?敢藐视权贵的压迫,并且不屑一顾,完全视压迫为粪土?

哪个权贵敢篡改历史?文人的风骨会允许?口诛笔伐,文人们情愿争着赴死,也不会向权贵低头!

因为作为文人的“礼制”,他们就有权利去褒贬权臣,写了的就是正义,就是不可更改的历史。

概括成为四个字:中国道统

文人只承认“中国道统”,只要正义在手就可以怼天怼地怼皇帝,因此而死乃为终身志向,为光宗耀祖之壮举!

这种力量牛不?

每朝每代皆有硬骨头的名臣、谏臣,你直接数不过来

即使是乱世,中国历史也有清晰的记载。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传承就已经固定?我认为应该是夏朝的关龙逄开始。

死谏硬骨头第一人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直至公元前16世纪,夏桀宠溺妺喜,建造了一个很大的酒池,酒池可以航船,堆积的酒糟足有十里长。将宫女千人,尽去其衣,一会击鼓,头倒池上饮酒,一会又击鼓,如此往来,纷纷忙乱。桀与妺喜大笑取乐,有谏者皆杀之。不理朝政。夏桀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

大夫贤臣关龙逄多次向夏桀进谏无果,关龙逄献黄图进行死谏。黄图,是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有亡国的可能)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怒喝:“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关龙逄怒目而视,站着一动不动。

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逄厌烦极了,便什么也不说拿起黄图烧毁了。接着喊来兵士把他杀了。

后来夏桀和妺喜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夏就此灭亡了。

商纣王昏庸无道天下大乱。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

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撰)

吴王夫差好大喜功,着急要称霸中原,准备率领大军先进攻强大的齐国

伍子胥却多次劝谏夫差:

应先灭越国而后再进攻齐国,还进谏夫差杀掉狼子野心的越王勾践

夫差因为宠爱著名的美女西施,喜欢看起来驯服的勾

就听信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就是勾结齐国意欲反吴的证据,一怒之下派人送给伍子胥一把宝剑,令其自杀。

伍子胥临死前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来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的灭亡。”果然在伍子胥死亡九年后,吴国被越国灭亡。

李世民怒气冲冲的回了后宫,仍然怒气未消,长孙皇后就问他怎么了?

李世民气冲冲的说了一句: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杀了这个田舍翁(年老的庄稼汉)。

长孙皇后听后,没有安慰盛怒后丈夫,却退到内室,换上了只有在隆重场合才需要穿的皇后礼服,郑重其事地出来跪在李世民面前,向李世民祝贺。

李世民见皇后这样,问:我被魏征气成这样,还有什么可以祝贺的?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只有英明的皇帝才会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陛下你有如此正直敢言的大臣,正是说明陛下的英明,难道不值得我祝贺陛下吗?

李世民一听立时怒气全消,大笑而出。

明朱元璋恼孟子"民贵君轻"的言论,下令废除孟子"亚圣",准备将孟子像从孔庙之中移出来。

朱元璋要彰显君主超越一切的权威,刑部尚书钱唐偏要对着干,向朱元璋谏道:"我就是要为孟子而死,便是死了也光荣。"

朱元璋虽然恼火至极,却还是打消了移除孟子的主意。

朱元璋是著名的蛮不讲理,杀了多少死谏之士啊!

比如御史王朴遇事总要和朱元璋争论,朱元璋要杀了他,后来后悔了,将他召回来给他个台阶下,认错就行。王朴却道:"使臣无罪,安得戮之?有罪,又安用生之?臣今日愿速死耳。"朱元璋说如你所愿,不费事地将他杀了。

李仕鲁对于朱元璋多有看不惯的地方,将笏掷于地上,骂朱元璋"舍圣学而异端(佛教)",只求一死。蒋文旭在朱元璋将皇位传给朱允炆之后,亦大骂朱元璋"传孙不传子",最终没有免去一死。

这些就足够支撑到清朝之前文人们坚持“中国道统”

历史是公正的,并给他们极其祟高的评价。

相关文章

  • “中国道统”和“文死谏“

    文天祥在《正气歌》写了两位古代硬骨头文人代表: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文人的气血,文人的傲骨,文人的不畏权...

  • 也说[道统中国文化](一)

    也说[道统中国文化](一) ——简谈中国文化道统的特点 道统,即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即道统,其名虽异,其内涵无别。...

  • 自勉

    中国人自古就有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当然也要分场合、分对象,讲究点策略。 真理没有颜色,她是暗夜里...

  • 死谏!

    我没文化,但我自己有自知之明,看到好多没文化没教养没素质的女人在这个平台巴拉巴拉吧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 杨涟,以生命捍卫道统的卫道士

    杨涟,是明朝著名的谏臣。字文孺,号大洪。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是著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杨涟的一生,是捍卫道统的...

  • 五绝 端午乱想(新韵)

    端午思屈子,怀沙为帝殇。知王亲巧佞,何必去投江? ——文死谏,似乎是个传统。其实,皇上不听谏言就算了,何必气得投江...

  • 读红楼梦第三十六回有感

    且说宝玉与袭人笑谈生死 宝玉道:人谁不死,只要是的好。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节...

  • 何香凝在唐市诗赠抗日将士

    文/余光 何香凝(1879—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中国国民党左派杰出代...

  • 也说[道统中国文化](二)

    也说[道统中国文化](二) ——简说道文化之当代传播 道统,含有源头、骨干、支脉、体系、传承、发展、创新、传播等之...

  • 比干因死谏被商纣王挖心而亡

    “文死谏,武死战”这句话在古代常常被人提起。 今天的文章主角便是历史上第一个因谏言而去世的文人,他叫比干。 比干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道统”和“文死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am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