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

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

作者: 畅_759c | 来源:发表于2017-12-10 22:46 被阅读0次

2017.12.10    周日    高畅

孔子回到鲁国后,自六十八岁到七十三岁卒,共生活了五年。在这五年中,他跨越了自己所说的"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两种思想境界,亦即在"三十而立"的基础上,达到了他自己认为是最后也是最高的发展阶段。

所谓"耳顺",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实际是一个意思,就是思想上、学问上。品德修养上达到了十分成熟的程度,即凡是各种事情,听到后就能辨别真伪是非("顺");凡是心里想做的事情,做起来就符合真理准则("矩")。当然,所谓真伪是非,所谓真理准则,都不能离开所处的时代,都不能不带有时代的、历史的特征和局限。

孔子不能例外。鲁国当政的季康子这次"以市(币同帛,古人相互赠送礼物的总称──作者)迎孔子",即以礼品把孔子迎回鲁国,尊为国老,大概原来"奉粟六万"的物质待遇还是维持不变。对季康子来说,为了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竟相"礼贤"、"养贤"的风尚,把这位名望很高的人物礼迎回来,是很值得的;在"吾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的孔子来说,又一次作为"际可之仕"或"公养之仕"以安度晚年,也还是合于"礼"的。但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虽风尘仆仆,到处碰壁,却依旧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依旧想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做一番事业,依旧是朝气蓬勃地自我鞭策道:"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可是面对鲁国终于不能用孔子的具体现实,只能在"莫知我夫"("没有人了解我啊!")的慨叹声中,决定不再求仕了。

孔子是一位勤奋自励的人,于是,他就把"不知老之将至"的晚年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工作和整理保存古代文献,主要是用在"六艺"或"六经"的编纂核定工作上。虽然孔子对教学工作从未停顿过,对文献收集整理工作也很早就开始,但对这两项工作,孔子利用晚年时间都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贡献。

相关文章

  • 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

    2017.12.10 周日 高畅 孔子回到鲁国后,自六十八岁到七十三岁卒,共生活了五年。在这五年中,他跨越了自...

  • 孔子,说好的不知老之将至呢?

    《论语》述而篇第七第五章 【经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白话解释】 周公是孔子心中的典范,孔...

  • 【读论语】孔子是怎样的人?他到底讲了哪些干货?

    一 孔子是怎么样的人? 有人这样问子路,子路答不上来。 孔子给出标准答案:“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 述而篇第十九:对自己,孔子如何评价?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是一...

  • 论语可以看到流泪,什么鬼?

    作为大道载者,孔子对于自己的评价是“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这个人呀!他心下发愤用功...

  • 谁的呼唤

    孔子说,发愤忘食不知老之将至。我常想,一个老人,要怎么过一份老之将至呢。 我的奶奶,是一位实打实的八十五岁高龄的老...

  • “五四”自白书

    孔子对子路说,你们的老师学而忘忧,废寝忘食.不知老之将至矣,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也难怪颜回高山仰止,如影景从,克已...

  • 刘杨勇—坦然面对一切的孔子

    坦然面对一切的孔子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充实自己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

  • 不知老之将至

    今年,退休这个词离我特别近。 倒不是我要退休,而是身边有很多熟悉的人光荣退休,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 这不禁让我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知老之将至的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l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