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发源于土耳其东南部、伊朗西部和地中海东部的丘陵地带。如今人类虽然有种种先进科技,但食物热量超过90%的来源仍然是来自人类祖先在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间驯化的植物:小麦、稻米、玉米、马铃薯、小米和大麦。
农业革命发生在中东、中国和中美洲,而不是澳大利亚、阿拉斯加或南非,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动植物其实无法驯化。在我们远古祖先所狩猎采集的成千上万物种中,适合农牧的只有极少数。这几种物种只生长在特定的地方,这些地方正是农业革命的起源地。
普遍来说,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真正的主要嫌疑人,是那极少数的植物物种,包括小麦、稻米和马铃薯。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智人的身体演化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农业活动,我们适应的活动应该是怕怕果树、追追瞪羚,而不是弯腰清石块、努力挑水桶。于是,人类的脊椎、膝盖、脖子和脚底就得付出代价。农业时代后出现大量疾病: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
物种的演化成功,看到就是这个物种DNA拷贝数在世界上的多寡。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某物种的DNA拷贝,就代表该物种已经绝种。如果某物种还有许多个体带着它的DNA拷贝存在于这个世上,就代表该物种演化成功。从这个角度看来,1000份DNA拷贝永远都强过100份。这正是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人类发现苗头不对时,为什么不放弃农耕,回到采集社会?一方面所有改变都必须点点滴滴累积,经过许多代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社会;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长就像是破釜沉舟。一旦采用农耕之后,村落的人口从100人变为110人,难道会有10人自愿挨饿,好让其他人可以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这已经再无回头路。
农业革命要成功,并不需要某个地区的所有部落都无异议通过。一切都只从“一个部落”开始。只要有一个部落定居下来、开始耕种,走向农业的趋势就已经无法抗拒。由于农业可促进人口迅速增长,通常农业部落光靠人数就已经大胜采集部落。此时,采集部落只剩两种选择,第一是逃跑,放任自己的猎场称为农场和牧场;第二就是要拿起锄头,自己加入农业的行列。无论哪种选择,都代表旧的生活方式注定将要凋零。
哥贝克力石阵的年代越是公元前9500年,所有证据都显示,它是由狩猎采集者建造而成。为什么采集社会想兴建这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并没有什么实质用途,既不是大型屠宰场,也没办法用来避雨或躲狮子,因而我们只能推论这是为了某种神秘的文化目的。想要盖起石阵,必然需要集合数千位来自不同部落的采集者,长时间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背后若没有成熟的宗教或意识形态系统,万万不可能做到。
很可能哥贝克力石阵的文化中心就与人类首次驯化小麦有着某种关联。养活建造和使用这些巨型结构的人,需要非常大量的食物。所以,采集者之所以从采集野生小麦转而自行种植小麦,可能并不是为了增加日常食物供应,而是为了支持某种神庙的建筑和运作。
人类扩张到世界各地,家畜也跟着他们的脚步移动。从狭隘的演化观点来看,演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在于DNA的拷贝数,于是农业革命对于鸡、牛、猪、羊来说可是一大福音。不幸的是,演化观点并不是唯一判断物种成功与否的标准。它一切只考虑到生存和繁殖,而不顾个体的痛苦或幸福。虽然就演化而言,驯化的鸡和牛很可能是最成功的代表,但它们过的其实是生物有史以来最惨的生活。动物的驯化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野蛮作为上,而且随着时间的前行,残忍程度只增不减。
也不是所有农业社会都对他们农场里的动物如此残酷,某些家畜的日子还是过得相当不错。像是拿来剃毛刀羊、宠物狗和猫,以及战马和赛马,常常就过得相当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