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裕之,唐代诗人,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
贞元后,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次都以失败告终,四处漂泊,走完一生。
雍裕之,有诗名,工乐府,元代的辛文房称其诗“极有情致”。
1、《芦花》
雍裕之〔唐代〕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从河流两岸,一直延伸到整片沙滩上,全都长满了芦草。当微风吹起时,层层翻动的芦花就像波浪一样,煞是好看。
在月明的夜晚,银白色的芦花像雪一般,白茫茫一片,令人认不出渔翁的家在哪了呢!
这首诗从芦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姿态,以及盛开之盛都描绘出了作者此时所能感受到的芦花江边之美。
2、《柳絮》
雍裕之〔唐代〕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没有风柳絮才飘落到地面,一旦有了风它还会漫天飞扬。轻轻袅袅好似雪花飘落,谁也不希望它粘上自己的头发。
《全唐诗》中 ,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3、《农家望晴》
雍裕之〔唐代〕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因此询问那西风你什么时候回去呀?
头发花白的老农好似仙鹤,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
4、《自君之出矣》
雍裕之〔唐代〕
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自从夫君外出,思妇独守空闺,整日相思怀念;平日梳妆打扮,都是为了让他看了满意,而今他走了,便不必再去对镜簪花了,她想:“这宝镜为谁明呢?”
思念夫君,就像陇头的流水,长流无极;听到陇水呜咽的流声,让人肝肠断绝,感伤悲泣。
5、《秋蛩》
雍裕之〔唐代〕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
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雨水停歇,苍苔覆满大地;月光斜照,青草爬满石阶。
蟋蟀的鸣声谁能不心生哀怨?更何况正值离别伤怀之时。
全诗仅二十字,却通过环境渲染与情感递进(从景到声,再到情),将“秋夜离怀”的孤苦表达得含蓄而深刻。
6、《江上山》
雍裕之〔唐代〕
绮霞明赤岸,锦缆绕丹枝。
楚客正愁绝,西风且莫吹。
绚丽的晚霞映红了江岸,华美的缆绳缠绕着丹红的树枝。
漂泊的游子正陷入无尽愁苦,西风啊,请你暂且不要吹拂。
全诗仅二十字,却通过视觉(霞、岸、枝)与触觉(西风)的多重感官描写,将景与情紧密结合,余韵悠长。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