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接到琴友的邀请,说唐健垣博士晚上七点半在汕头开古琴分享会。匆匆安排好晚餐和娃们的接送事宜,说走就走,原因只能是对古琴的热爱!
唐健垣老师快八十岁的高龄,连续分享了两个半小时依然气定神闲,中气十足,对老艺术家表示由衷的佩服。
他的学识非常广博,从甲骨文,南音,茶艺,紫砂壶到古琴,都有深入研究,著有《琴府》等多部学术著作,《太古遗音》的校编,他说目前手上还有两部书在校编中,他是世界上解剖唐宋古琴最多的人,也收藏了丛多的唐宋琴,“纪侯钟”就是他的藏品,这是被借去录音最多的古琴,当时送上太空的《流水》便是出自这张琴的声音。
这些藏品每把都是天价,而且历史久远非常珍贵。但他将多数唐宋古琴都出让给学生友人,只留少数几床平时在弹。因为琴本身是乐器,要有人弹奏才能显示出生命力。那些躺在博物馆供人观看的琴没有生命力,而且长期没有养护,只会越放越坏。这是一个懂琴惜琴的艺术家。
听他讲课,有趣有料,不觉时间过得飞快。感觉像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在我面前信手翻开几页,已让我们叹为观止。又因为内存太丰富,时间太有限,所以在每座宝藏前观望两眼,又急冲冲地赶去下一个宝藏。
不过还是汲取到一些有用的知识点,像如何挑选材质,要不同密度的老杉木房梁做面板和底板最佳,底板密度大些;千万别买汉木琴;还有弹琴的吟猱问题,看他挥洒自如的应用,在一曲中重复弹奏时的调整变化,我明白了如何改善自己平淡的曲风,只待练习,这便是收获。
一场古琴杂谈,只是个开始。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在技艺上有实质性的收获,然而人格魅力的影响是长久的。走在前面的人,给我们人生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努力的方向。虽然昨晚回到潮州已十二点多,而今早我已在B站上观看了多个唐老用纪侯钟演奏的琴曲视频,在琴路上探索上又开拓了视野,这便是美好的遇见!
感恩姐妹们的链接,一拍即合说走就走的勇气与行动力。在自我修炼的路上相伴前行,共赴更美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