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与人进行沟通,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事情,由于沟通的不顺畅,从而把事情变得更加复杂,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无障碍的沟通呢?

一、沟通过程
沟通可分为七个要素,即发送方、编码、媒介,接收方,解码,反馈和噪音。
发送方在沟通过程中,处于信息传递的主动地位,是整个沟通的起点,提供用于交流,信息发送方,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编码,就是发送方将信息以接收方,能够正确识别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信息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形,动作或表情等多种表现形式。
媒介即信息的传递方式,除了通过语言进行直接交流外,还包括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微信等形式传递信息。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人们除了要选择合适通信工具外,还要考虑恰当的时间和环境。
接收方是信息送达的对象,在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人们往往借助于听觉,视觉,触觉等活动,感知信息。
解码是接收方把送达的信息经过翻译,变成自身可理解信息的过程,是编码的逆过程,沟通双方如果要进行信息的准确传递,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由于信息双方不同的主观意识和经验背景等因素,接收方解码后,获得的信息不一定就是发送方的本意。
反馈是接收方接收并翻译信息后,向发送方求证理解是否正确的过程,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的接收,它是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使沟通过程变成一个闭环。也使得双方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两个角色之间进行不断切换,构成了信息的双向沟通。
噪音是影响沟通的一切消极负面因素,它干扰和扭曲信息的传递,在实际沟通中,它有可能存在于沟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尽量消除。

二、消除沟通障碍
沟通中,我们需要避免沟通障碍,尽量要简化用语,避免运用一些对方不了解的术语,同时减小认知的差异,控制好情绪,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进行沟通。
三、关注非语言提示
肢体语言,又称为身体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好的沟通者应该在交流过程中,关注对方的语气,语调,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信息。
四、自信沟通
对于你不喜欢的事情,你可以给予事实说话,而不要武断的下结论,切记更不能给对方贴上标签,例如你的一个朋友经常迟到的毛病,约好一起共进午餐,但她却迟到20分钟。这个时候,如果你说:“你永远迟到你太没礼貌了”,这就不合适了,这个时候你应该说:“我们应该11:30见面,但现在11:50了”。
有事实,有证据,同时又没有伤害到对方,我们尽量去准确描述对方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不要夸大,贴标签或者断定。
现在我们只有很少时间吃饭,因为我一点要赶去上班,而不是说,你把好好的午餐毁了。避免使用以你开头的语句,因为你开头的语句,经常是断定,甚至带有攻击性,会使对方在沟通中处于防御心态。
同样道理,有时候要避免用为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对方一般用,因为,怎样,来回答这一类问题,回答一般都是防御型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去阐述呢?
我们可以多使用我开头的语句去描述感觉,对方的行为对你造成了影响。
例如,当你迟到的时候,结果我只能在这么冷天气里等待,我真的感到很拘丧,这是一种直接方式,但不具有攻击性,让对方知道他们的行为对你造成了影响。
在说“不”的时候,自己心里要自信,因为如果你自己心里不足够自信,给别人传达的信息可信度就没那么高。同时还要注意语气和身体语言配合着你的语调,显得坚定。

五、弹性沟通与契合
面对可能引起争论的事情做沟通,的确很有挑战性。在沟通上要注意避免抗拒,最好不要使用绝对确定或不如你,怀疑的字眼。比如说一定,肯定,必须,绝对,不可能等等。相反,我们可以尝试更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效果更好。
举个例子,据我了解事情是这样子,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想事情是这样,有弹性的沟通,能充分尊重别人的看法。在沟通中能够适度,且不断得改变自己的观点,以致达成目标。一般说来同意对方的说辞远比制服对方的说辞更有说服力。
你可以体会一下,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说法。你说的有道理,我这里也有一个蛮好的主意,你感觉表述哪种更容易接受?我同意你的观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另外,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还要根据对方的语气调整自己沟通风格,从而达到契合。
契合就是意气相合之意,你只需要改变自己,就可以让自己与对方相似,成为同类即模仿对方,但千万不可模仿别人的缺点或短处。
以上从五点介绍了沟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点,从而帮助我们达成契合,成为一名优秀的沟通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