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遐思:简书五君子对话录
国学遐思:简书五君子对话录
最近,在简书国学与传统文化专题微信群,有一段精彩的小辩论.一时间,风云动,啸九天,凤飞舞,龙腾野(恕我浮夸一下),我不敢独占己有,就稍加修饰编辑为一篇五位国学爱好者的君子对话录,尽量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大家,以供借鉴.
但见简书五君子安坐,焚上一炷香,泡一壶茗茶,开一瓶香槟……
A君:最近小弟斗胆写了一篇东西结合的文章《耶稣版论语》,请各位指教。
E君:好像有本书叫圣经论语对照读,嗯, 以前在先锋书店看到过,论语遇上圣经。
B君:明代就有了,耶孔比较论。还曾建议把耶稣请进文庙,但传教士不同意偶像崇拜。
A君:看来似乎是一个挺大的课题,既是世界难题,也该是可挖掘的文化宝藏吧。
D君:我看这几天有点小热闹啊,其实大部分也是各说各话,看来沟通与交流没那么简单。大家可以看到,沟通并不是那么容易,信息在传递之间很容易遗失,再加上人的描述是用语言来进行的,而语言本身有时候也并不是很明晰的,你比如你想的很清楚,或者说你头脑里有一幅很清晰的图画,但你很难把它描述出来,同时,当你描述出来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失真了,难而,麻烦的是,你还要把它讲给别人,那别人能吸引多少呢,这里面的问题就很突出了。论语和圣经也许是这问题。
E君:我介绍一下该书(论语遇上圣经)内容:《论语》和《圣经》格格不入吗?二者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灿烂的火花?有人认为,《论语》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见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去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该书作者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该书是经典阅读的新形式,将给您带来全新的感受,让我们用新的眼光打量经典!哲学博士的思考总是给人启迪。
D君:还是沟通问题,人类的问题,其实还是沟通的问题。从你头脑中的意象,到让自己理解,到语言表达,然后,再说给别人,让别人也去理解,这一系列过程,本身就存在着信息不断的失真的情况下,所以说,有效沟通也是很难的,因此,为了把话说清楚,把道理搞明白,你要写,要设计,要画图,要解释,给别人,这样有了这些文档,还有大家的沟通与共识,然后,甚至还要考虑,来证明你理解了,特殊情况下每个人还要签字,比如法律文本的合同等,这样才算说是你理解了。当然了,如果没有理解怎么办,后果自负吧,你都签字了,还说没有理解,那是你的问题了。
B君:但那时候改革宗的新教还未传入中国,真正耶孔释统一论是戊戌变法以后才正式出现的。最大难题在偶像崇拜.
D君:这就没法沟通了,如此搞到信仰上去了,还怎么沟通?
国学遐思:简书五君子对话录
A君:多多指教咯,我以后的方向也是想东西结合。
E君:昨天看到一个说法,说西方人讲信,不对,说印度宗教讲信,我国讲疑,所以禅宗发扬了印度佛法,最讲疑。东西结合很困难,但有些基于人类普遍良知经验基础上的文化比较研究很有意义。《五灯会元》里有很多这样从疑开悟的故事。
D君:别想着结合了,和而不同吧。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比较也不是结合,更多是对比。文化还是在环境中运行的,环境不一样,甚至是地理,炎冷,还有人文环境,哲学思维不同,后面的结果早就不同了。
A君:有没有一种可能,各种文化的精髓是不同,是因为处于不同的层面?儒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真正的宗教,是因为它不在宗教信仰这个层面。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各司其职吧。其实宗教层面,也还有一个类宗教的结合层。
D君:也不能这样说,你能说哪个文明更高级吗?中国的宗教阶段早过去了,那些迷信天神的时代,早就被易经给更新掉了。
B君:今天欧洲新教国家,有些教会甚至鼓励在教会里进行佛学研究。信仰是为了使人更加自由而非受束傅。
D君:老子哲学的出现,已经排除了宗教信仰的可能性,这个阶段要去了。而西方,一直在这个阶段轮回,当然,这也不能说,人家不好。道家,是宗教?它部分是,偏重于入世。
A君:凡是提到“终极思维”研究的,就会走向宗教信仰。儒家不是。儒家不提终极问题,但求实用于人间。道家,提到了终极思考。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对终极的论述。
E君:宗教的需求会长期存在。只要人们对生死在意…哈哈…
D君: 那当然,从你说的这种情况来看,儒家也有生死观的,也有宇宙意识的,但它更偏重人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没有什么不好吧?我这只是指出事实,有信仰,没信仰,也谈不上好坏吧,这里的信仰指的是宗教。儒家,体系很发达,肯定也考虑这类问题了,只是占比不是太多。
A君:就像一个金字塔,塔顶是宗教,但是若没有下面的厚重,塔也不高,信仰也不能落地,变成乌托邦 。虽然层次层面各有所偏重,但都是人类文明成果!都很珍贵啊。
E君:朱熹的易经本义里面写了很多了生死问题了。
D君:中国历代文人的思维模式,是得意儒家,失意道家,绝望墨家(侠之精神),当然,我这个表述,请勿喷,我随口说说个人的感触。当然,还有各有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诸子百家嘛,很多都是很深的思考。
A君:人家民族用千年去实践,走出的文明成果,我们干嘛要忽略,就如中医一样,我们用几千年实践,西方没必要否定啊。经络你暂时验证不了,不等于不存在。
D君:你可以参考,保证你这辈子都学不完,除此之外,还有佛学,还有西方各种学问题。你说的有道理,有些是思维模式问题,是先有鸡还是蛋呢?
A君:不同的层面嘛,宗教也是可以超越宇宙限制的。
D君:中医也是,也许哪一天,科学就可以证明了。科学是实证的思维模式,但要用科学来证明中医,那科学的概念也要扩大化了。这个不扯了,这并不能说,你说说是就是了。它如何超越宇宙的,用嘴?
E君:食品安全里面有个祖父定律,三代吃了没事 就可以吃 比如皮蛋…臭豆腐…哈哈,这也是实验。
A君:实践检验嘛,全球信仰泛亚伯拉罕宗教的过一半!我们是少数民族。闭关锁国去研究自己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只有站在新的高度去鸟瞰,去比较。当年诸子百家,争鸣争斗,到焚书坑儒,可是当你站在更高高度去看,就没有斗争了。
E君:科学还无法解释很多事情…全球信仰泛亚伯拉罕宗教的过一半!我们是少数民族//// 全球宗教人口是80%吧……
D君:只要能解决问题不就行了,管它什么学?
B君:如果承认生命的本质是在属灵层面,那它就超越了我们认知中的宇亩;如果不承认,那就是另一个问题。或者说,宗教是宇宙的一个维度。是我们今天发现的第五维,也许我们还会发现其它维度。
A君:欢迎更高维度。研究国学,我们也避不开日本和韩国的问题。正所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阴阳八卦,和服礼仪,人家上升到国家形象层面。皇帝内经,这么宝贵的遗产,到了宋朝,我们居然无法拼凑完整的一本书,还是人家高丽把完整版送回来交换。因此,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只能毁灭自己的文化,开放包容,借鉴他山之石,才能成就汉唐盛世。唐僧用命去取经,并没有毁灭自己国家文化,反倒是发展增强了!鉴真用命去偷渡日本,送出去的,才让文化得以保存他乡。
D君: 你说的是对,但如何行道,这是大问题。道德吧,道是有的,是方向,德,就是要如何行道。而德,后面没有走好。从这一点上来说,历史学家说的是对的,中国史是一部堕落史。这里指的是,德没有走好。这是因为,如何行道,这是要求人来行的,而人已经失道远矣,甚至是忘了道,还怎么行呢?所以,现代人,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配不配得上道德这两个字。这也没办法,失道久矣。
国学遐思:简书五君子对话录
A君:其实不仅仅我们如此,埃及,印度,不也是如此吗?封闭自大的都断代了!印度早已找不到古佛经,得靠我们的白马寺提供。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相似的周期。
D君:本来道是普通大众的事,一旦有极权出现,道可能是就是最高领导者的事了,从历史上看,一些最高领导者,他可能也是无道的。不说了,再说就更深更多了,指挥棒,古代老百姓早已经沦为了这根大棒的奴隶了。
A君:看看今天耶路撒冷的战火,似乎也是文明发展周期起落的宿命?人类文化文明,本来就应该像两只脚走路,今天你用力你领先,明天我用力我领先,互助交融。才能飞奔而去…….
D君:你的心情我理解,现在是科学时代了,还是尽量的相信科学吧!沟通并不是你觉得或你想的那么容易,说了半天你以为你想的挺明白的,但是,那早已不是你最初在脑袋里呈现出来的东西了,脑袋里面构思是你想那个东西,这个过程还是要尽量的记录下来,便你下次接这个地方搞下去,否定,你还得从头思考,如果没有记录,最终还是一头雾水。我的意思,是你真要对这些问题感觉兴趣,得不断的思索,还要记录,好有一个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思考。
A君:是的。
D君:其实,对于某些问题,也不是一定性就能思考得全面彻底,而要多次不同时空下的去思考,才更完善一些,是你真要对这些问题感觉兴趣,得不断的思索,还要记录,好有一个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思考。这是因为,人脑还没有达到那个发达到的地步,想的东西都能记得住,还记得准,这不可能,大脑本身的功能之一就是遗忘,如果什么东西,它都记,那这个大脑要崩溃了,是不是痛苦的也要记呢,当然,有时候还是记着了,只是你需要的时候,它呈现出来,比如,你又心情不好了,又想起了那些悲伤的过往,但这也只是某一个时点,触发了你的过往的记忆,重而激活了,而不是说,你随时都能把它寻找到,记忆之所以能激活,也是在特定的时空点,特定的情绪下,被激活的,比如一件往事,你以为你早忘了,但还是被激活了。从这一方面来说,所以你想得再好,也是过眼云烟,尽可能的记一点,起考有个思考的基点了。我也随便发挥一下吧,反正写什么都是写,这个感想也是写。
B君:把中国传统放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内来看,才有意义。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部份来看待它。否则充其量是个小圈子的“国学”,有时候,连自已同胞都不怎么认可。搞不好,下场无非是:昔日丧家犬,今日看门狗。历史上就出现过:研究文化还要仰人鼻息,由一群最没文化的开会定夺。(编者语:发发牢骚,平常对话,不伤大雅)
D君:对,从人类的角度。国学这个概念本身,也是大有疑问的。
C君:这只是角度,算不上高度,朋友们.。
A君:大家好坦率啊,真的是文化知己群啊!
国学遐思:简书五君子对话录
D君:当然,人类的角度不是最高,最高度的只有是宇宙起源问题。逻辑起点,这才是最高度,问题是,天天谈这个最高度,有意思吗?
A君:是啊,一定要从高度延伸下去。
C君:也不必站在最高的点啊,只要高到能看见你所想要讨论的东西的体,就可以了。比如,你想谈论儒家,你要站在能看见它的体的高度,去谈论它的用,这样就包含四面八方所有的角度了。就像盲人摸象,连它的体都看不见,很难准确的去评价它。怎么结合是个有难度的问题,这个也需要高度的。
D君:我正想说,盲人摸象这个问题,这其实没有问题,把盲人们的描述都综合起来,再去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别人做盲人,你做盲人的综合,盲人摸象是没办法,但他起码摸了。
C君:很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找梯子爬到比较高的地方。
D君:我最近正在写框架思维,盲人摸象,他的意义,也是涉众的一个视角,也是一个系统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正是有很多个不同的“盲人”,从不同角度思考了问题,而被综合在一起,它们都是系统的一部分,这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哈哈,当然,你那个盲人摸象,还是可以表达很多问题的。
国学遐思:简书五君子对话录
C君: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道理,当然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低层次的道理了。
D君:大家还要再开动一下想象力咯……
国学遐思:简书五君子对话录
言罢,简书五君子欣然散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