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下班之时,读到一篇文章,让我一时思潮翻涌。
这篇文章是家乡一公众号近日发的。出于对家乡的关注,偶尔会来这里看看。
文章的作者是熟悉的。正是因为熟悉,才引发了我的思维。他是我初中时的同学。我们接触少,印象中,他的话不多,常是一副沉默思考的样子。那时,我便朦胧地觉得他比我要懂事。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自己的主见,思想。

很早就知道他会写东西,听说毕业后在县文化馆工作。几十年过去,现在他已是县文坛上的一位知名人士。
我一直不以为意。当初那个偏矮不起眼的他,竟然混得可以,早早地就成了我现在才想要成为的人!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并非嫉妒,也不是自卑,更多的是一种感慨。
今年四月回家乡见老同学阿保时,还提到了他。阿保对我说,想在这方面发展的话,可以找找他。当时我说,假如我写得好,不一定非通过他。也不知我那来的自信,还是心里某种情绪作怪?初中毕业后,我与这位同学几乎就没有见过面,事过境迁,感到已似陌人。况自己写文才刚刚开始,知道自己的斤两,没有过硬的本领,能乞求什么来呢!
因着这些个缘故,今天第一次看到他的文章时,自然就读下来。
文章一开篇,短短几句,我就感到了一种意境,一种味道。
这种感受一定是有道理的。譬如不会画画的,会懂得一定的欣赏;不会作文的,在阅读中可以看出文章的高下优劣。通过比较,自然就分出好歹来。
这与文如其人是相通的,也因此我有点信文如其人这句话了。前面说了,读初中时就感到他与我的不同。
由此,我再次认为,写作是要有一点天赋的。天赋是什么?好比诗的灵气。没有这种天赋,你怎么写出诗的灵气呢。
再一个是,写作者一定要有生活,有属于自己的体验经历。我又想到,成年后,如若一个人不能把他的生活过好,那么他也写不出好文章,做不好写作这件事来。我说的把生活过好,并非指一味多物质多富足,而是即使现在你还在低层挣扎,也应是有自己端正的模样,至少不是终日愁苦,在时光流逝中迎接荒芜。看看吧,生活那里不是有声有色多姿多彩的呢!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不应有这样的认识吗?
原以为他也就那样吧。不想读了他的文章之后,原先印象中矮小的他,变得鲜活立体起来。
据简单了解,他已在国内外多家媒体共发表了400余万字的作品。出书其他成绩不说,单论发表400万字是个什么概念?
就我现在在简书写作为例,两年一百万字的话,得八到十年时间(还不论质量)。简单的理解,要想有所成绩,至少得写个十年八年。
回头来看,从初中毕业往后几十年,他的历练发展成绩是可以理解的。
这就如林清玄说的一个意思,他是在那个时候就打开了写作文字的这个开关,开始播下了这样的种子。经年耕耘,那有不收获的道理呢。
直到下班回来的路上,还在想着他的文字,心里闷闷的。以至到了楼下,发现门钥匙丢在上班地方忘拿了。
回到屋里后,很快我有两个问题想找个人来探讨,聊聊?
一个是想有人一起来解读他的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喜欢那里?文风?另一个问题是写作与年龄?毕竟人到中年,却突然开始了写作,这到底是不是一件成熟并值得赞同的事呢?可以看出,我心里产生了困惑与怀疑,不止一次的出现。当然,并不是否定自己,一阵迷茫是了。
我就想到了简友风轻扬。发信息过去,并不见回复。我知道她有许多事要做,这个时候恐怕并没有在写作这一块。尔后,我将这位初中同学他的文章发给了风轻扬,我知道她看到会回复的。
翌日早上,风轻扬来了消息。我们简单聊了一下。在我看来不错的文章,风轻扬说了几处自己的看法。公认文字是好的,善于写意。但章法结构有待改进。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差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