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君
曾经有人盘点最难吃的蔬菜,其中鱼腥草名列榜首。而鱼腥草则是云贵川地区人们最爱吃的菜蔬,爱的让人难以割舍,认为鱼腥草有种难以描述的香味,基本上到了没有鱼腥草就难以下咽的地步;但是不喜欢鱼腥草的不少北方人则认为,鱼腥草有一股难闻的味道,闻了就不想吃。鱼腥草,可谓爱恨两重天。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还有叫岑草、蕺、紫蕺、野花麦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鱼腥草在云贵川三省是菜场每天可见的新鲜蔬菜,所不同的是,四川人吃鱼腥草的叶子,而云南、贵州两省吃的是鱼腥草的根,因而在云贵只叫折耳根而不称呼鱼腥草。据贵州都市报报道,贵州折耳根年消费量在20万吨以上。还有报道称贵阳是全国折耳根消耗量最大的城市,贵阳人每天要吃掉3万斤折耳根。贵州凉拌折耳根的魅力,主要在于糊辣椒的使用,新鲜的糊辣椒辣味醇厚,味道焦香、香而不燥,干糊辣椒可以说是贵州凉拌菜的灵魂。
鱼腥草在古代就被人们熟知,入药入食。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的作用。
但是也有科普界的人士指出,鱼腥草含有一种叫做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有潜在的肾毒性、致癌性,能不吃就不吃。据贵阳日报2015年报道,有调查显示,西南地区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8%左右(全国平均值是10.8%),也就是说,一百个成年人中就有18个慢性肾病患者。但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西南地区成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高发病率和大量食用折耳根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们要正当理解,“是药三分毒”,作为中药的鱼腥草和作为食品的折耳根,既可以治病又可能产生副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不是只有鱼腥草一味如此,其他既可以做药又可以食用的植物都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本文列出鱼腥草的功效和副作用,并不是劝那些喜爱折耳根的人们完全放弃食用,而是要控制食用的次数和数量,即避免大量、长期食用。因为,美食和健康都是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只有把握一个度,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才可以规避风险。
2017-6-2易花得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