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13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13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2-11-27 20:14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第三章:制度之共和的精神

艺凡:罗马是怎么走向共和的呢?

易中天:当时有一场战争,还没有开打,平民组成的士兵都跑了。

艺凡:为啥跑?

易中天:因为不公平,贵族和平民得到的权利相差太远。

艺凡:后来怎么解决的?

易中天:贵族妥协了。妥协的结果,是平民有权选出自己的代言人。这个代言人,叫保民官。

艺凡:保民官有哪些权力?

易中天:人身不可侵犯权。同时,为了确保平民的权益不受侵犯,保民官享有对政府决议的否决权。也就是说,只要保民官说一声“我反对”,元老院和执政官就只能干瞪眼。

艺凡:难怪恺撒和屋大维都要担任终身保民官了,他们要的就是这两项特权。

易中天:此后,平民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包括可以担任执政官、独裁官、监察官和大法官。退下来后,还可进入元老院。阶级壁垒被打破了,罗马成为全民的国家。这是罗马人骄傲。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此有了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罗马文明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这种精神就叫共和。

艺凡:那什么是共和?

易中天:所谓共和,就是不同族群、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和谐相处,共谋发展。这当然很难,许多文明就因为不能做到而崩溃。做到了这一点的,最早是中华,其次是罗马。的确,历史上的罗马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本事,能以最适当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斗争中,他们绝不会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同时又能分毫不差地讨价还价。平民撤离运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艺凡:这可真是有理,有利,有节。

易中天:贵族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他们明智地放弃了自己的部分特权,以此作为平民同意合作的交换条件。其实越到后来,贵族与平民的界限也越模糊。如果需要一致对外,他们就会和衷共济。

艺凡:这就好办了,因为罗马从来不缺敌人。

易中天:于是,平民和贵族终于携起手来,共同倡导和培养全体公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艺凡:罗马精神最精彩的一笔。

易中天:精彩的还有国际关系。跟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一样,罗马也是靠武力来征服世界的,这就有一个与战败国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对征服者的境界、胸襟和政治智慧都是考验。

艺凡:他们怎么处理国际关系呢?

易中天:先说周,周人构建的是“文化共同体”,只要认同周文明,就能由夷狄变成华夏。

艺凡:那罗马呢?

易中天:罗马构建的则是“政治共同体”。他们甚至主动邀请战败国的头头脑脑加入元老院。

艺凡:就像汉武帝让匈奴人金日磾成为他的顾命大臣。结果,被征服的蛮族成为这个国家的共同经营者,甚至战场上的主力军。

易中天:对,一旦打了胜仗,大家也都有利可图。早期的做法是:罗马人拿走战利品的一半,剩下的按劳分配。也就是说,罗马人是大股东,归顺的战败国也是合伙人。

艺凡:这可真比威尼斯商人还精明。

易中天:然而政治恰恰是一种智力游戏,文明则是尽量巧取而避免豪夺。如果还能化敌为友,那就堪称功德无量,因为和平总归好过战争。幸运的是,中国人和罗马人都有这种智慧,两大文明独步一时也绝非偶然。

艺凡:中华咱们之前讲了,那么罗马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法治天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t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