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雨一直下;屋内,我静坐读书。在某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特别欣赏的话:
"一切为了孩子"应该体现在这样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上课不拖堂,以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未经允许不占用学生自习课,以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宽容学生偶尔迟到,毕竟谁也难免会"猝不及防";别让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风中久久站立,以等待前来视察的领导、专家;星期天允许孩子进学校踢球;发试卷时,将不及格的卷子不经意地折上一角盖住分数,然后再发给孩子;评讲作文时需要读优秀作文,课前先问问小作者是否同意;为了让学生在校三年有一个终生难忘的狂欢之夜,我和老师不怕辛苦把毕业班的孩子带到山里,点上篝火,在灿烂的星空下举行毕业典礼,狂欢至深夜……细细品味完,仍觉得缺点什么。慢慢才发现,除了老师的身份,自己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两个孩子的家长。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想仿写点什么。写什么好呢?一开始,索性把文字复制到豆包,让让豆包仿写。
可是,完成这个动作后,才觉得不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想到这,我立马离开了豆包,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一切为了孩子”应该体现在这样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中——在孩子面前,不拿着手机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未经允许,不翻看孩子的书包、试卷;宽容学生犯的某些错——也包括初心做错了题,偷懒没完成作业,毕竟谁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知为过”;别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保守仅有你们二人知道的小秘密;为了让孩子每一年有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到他们想去的地方狂欢,共同参与做他们想做的事……
和人工智能比,我们的某些措辞确实有些逊色。不过,那又如何呢?都说“劳动创造财富”,为什么凡事都去依靠豆包呢?这不是长豆包志气,灭自己自信了吗?
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