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理读书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是为无为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是为无为

作者: 卓文业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12:55 被阅读72次

这段时间一直忙于托福备考,没怎么看书,输入量很小,所以输出也有所限,好在我还有一些“暗时间”可以利用,所以想了一些“形而上”的东西。

其实,对于“哲学”我一直秉着畏惧与反感之间的心态,即对其智慧感到敬佩,却又抵触它的玄乎,后来在我看到“万法归一”的这条路后,我想,终归要回到哲学这条路上。

好了,不扯那么远了,说说今天的“无为”吧,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揣摩的一个概念。

“无为”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各大哲学家也是众说纷纭。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倡着人要顺应自然,人心无为的无为。

而《庄子》的庖丁解牛则讲究的是一种“跟着感觉走”,不刻意追寻对于错的无为。

孔子的《论语》则强调要摒除万法,将天地所规尽化一心的无为。

而《孟子》却有着另一番主张,他更强调人心道德,顺从内心的无为。

这四人的理念我在捋的时候也晕乎了很久,我现在才感觉到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并不是一句欠揍的话。

如果感觉上面的东西太麻烦的话,那就让我们抛开中国的思想,看看西方学者是怎么看待“无为”这个概念的。

Edward Slingerland 在他的著作Trying not to Tr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pontaneity将无为归于一种个人状态“not trying”,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还做的特别好。

“无为”决不是不作为,而是做事自然让人感觉他毫不费力。

这种“无为”是多次训练后的成果,比如古代中国人从小要背诵许多经典、学习礼仪,得知道鞠躬时腰要弯到什么角度,进入房间怎么迈步,而且要坐得笔直久而久之,这些练习“长”进我们大脑里,再做这些动作时便是一种下意识的“无为”状态,即不费劲还做的没问题。

说一个生活中的“无为”现象吧,比如你有能力有自信会跟人相处,去参加一个工作面试,聊得特别融洽,说话特别真诚,双方都很自然,那可能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都注意不到自己是怎么表现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表现。这个状态,就比那些一进房间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生怕自己握手的姿势不对,每说一句话都字斟句酌想半天的人,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西方学者对于“无为”则是解读为一种理想的工作、生活状态。

我对“无为”却有着另一番见解: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是为无为。

在拆解这句话之前,先从一个例子入手来看,就比如说“幽默”这件事儿吧,之前一个朋友问我怎么提升幽默感,我当时随口说了句:这个真没办法,纯属天赋。她不信,去百度,有人竟然说推荐去看《银魂》,这部动漫我没看过,至于她的练习效果我也没追问过。

我想说“幽默感”这种东西真的不能刻意追求。也许有人会说那些说相声的不就可以通过练习来引他人笑么,没错,天下事皆可练之,但是“相声”是说者在经过一系列训练后,能揣摩出多方心理表征,通过多元思维来找到一个“共识处”从这个点出发再用大量素材来碰到你的笑点。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这么复杂么?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对方有“幽默感”是因为被对方的语气、神态一些列行为逗笑的,简单说,有的人长得喜感,你看着就想笑。

所以,让我们把“练习”抛开,就说“天赋”。

相比“天赋”我更喜欢“心态”这个词,先让我们做这么一个回想,很多时候是不是一个笑话在某一个场景能逗的人前仰后翻,然而你在事后给别人描述时,却得到的是一阵冷笑,好不尴尬。原因很简单,动机不对,最开始能逗笑不是因为我想把别人逗笑,而是那一刻,我感觉一个词语特别有意思,想丢出来看看效果,没想到有所影响,然而事后我想还原这个场景时,我秉着要“逗笑”这个心态,但是缺了“情景”干巴巴的一句话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我将这种现象归给“无为”,无心而为。

说了这么多,终于把我今天想说的主旨揭开了——“无心而为”。

做一件事,你可以有目的性,但是你最好能适当削弱一下,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很早以前看过这么一个段子:说一个从没接触过女生但是天天意淫的男生,某天座公交车被一个女生碰了一下,瞬间就浮想联翩,对方是不是对我有意思,是不是要和我交往,balabala……都能想到以后他们的孩子该上什么学校……

虽然这只是一种调侃,但也反应出一种背后逻辑——想的太多。就说旅游外出碰到一个陌生人,偶尔聊几句图个乐呵而已,但是有人却防心大起,对方是不是要给我推销什么,或是有歹意?

再往上说,应试教育下的一些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在他们的世界中评定学习的只有“分数”与“对错”,从而错失发现学习真相的机会。

学习不是背书和考试,它是你对方法和工具的巧妙利用,相关文章我写过不少了,再此不再繁述。

所以,我对“无为”的理解是“无心而为”,我做一件事虽然会带着一些目的性,但是我更享受这个过程中所带给我的一些“小意外”。

想通这一点后,在去做一些事儿我更能从中收获到一些欣喜和意外,以此来富足我的内心。

放空一些目的,内心才能常保愉悦。

相关文章

  • 何为

    无为 有所为 有所不为

  • 随记

    有时候 无为为有为 有为为无为 当然 只是有时候 。。。。。。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君子也。

  • 只眼录(2)

    子曰:“君子有所为,又有所不为”。世人只知道”有所为“,却不知道“有所不为”,更做不到“有所不为”。有所为是责任,...

  • 闲思录

    子曰:“君子有所为,又有所不为”。世人只知道”有所为“,却不知道“有所不为”,更做不到“有所不为”。有所为是责任,...

  • 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是为无为

    这段时间一直忙于托福备考,没怎么看书,输入量很小,所以输出也有所限,好在我还有一些“暗时间”可以利用,所以想了一些...

  • 要 有 所 为!

    要 有 所 为! 雪 峰 我曾经写过“有所不为”的文章,今天谈谈“要有所为”的问题。 “无为”只是一种状态,精确...

  • 觉知25

    无为而无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情世态,我们无法改变。唯有从内心寻找答案,不断通过修行提升自己,才是正道。 无为...

  • 无为而无不为,不在行为,在乎内心?

    古人说: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古人还说:无为而无不为。 是指我们的行为吗? 也许指的是“心”,“心”这门学问。 星...

  • 半夜更文/做重要的事

    文/海豚天使 ———————————— 人生路多歧 有取舍 有所为 有所不为 才会大有所为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

  • 0912-0209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是为无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zt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