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何而思

作者: 丽卿_8a07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22:09 被阅读9次

      柯朗说:“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与直觉,分析和推进,个性和共性。”张奠宙教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话题5中讲到了多多注意数学本质的揭示,他对教材当中负数编排进行了理性评述,并且给出了引入负数不能只用温度模型,更重要的是用收入支出模型。在认识量的相反意义之后,他建议引入表示收入的情况,比如正数表示收入,负数表示支出。没有收入和没有支出表示是0。还有从三地天气来看,北京的最低气温为0°,开始结冰。今天广州的最高气温是12°(在数直线上标出0和﹢12)今天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零下用负数表示。         

        通读了张教授的文章,但是读后感慨较多。特别是关于负数的认识让我想到了数学本质精神——理性精神。 那么关于负数的教学设计又怎么样呢? 任敏龙老师认为从减法运算封闭性引入负数是关键。张奠宙教授认为一个乐观的想法,小学数学里,除了用温度计引入负数的表示形式以外,还要增加两个要求:一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即从数学上理解负数的部分运算特征;二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从实用上看到负数的威力。        我尝试阅读了数方夜谈里的讨论,特别关注到了标题的内容“负数概念不是从生活里来的,是由数学内部需要而产生的”

        我尝试从教学的角度来思考。 

       一、情境创设——复习引入or情境创设 通过阅读相关的负数教学设计,我们看到,刘松老师2017年“认识负数”教学实践过程中,以0表示什么为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从0既可以表示没有,又可以表示有的两个相反的意义量。进而给出了学习一种新数的一般方法。也有的老师是创设情境,比如王彦伟老师2006年的教学是以"我爱府学"的知识竞赛成绩表,分成了三个小队和5个题目的得分情况。以笑脸表示得10分,哭脸表示扣10分,不哭不笑表示得0分。进而引导学生记录每个小队的最终得分。 事实上,通过阅读这两个教学实践过程,我发现了尽管一个是从问题驱动引入,一个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可是它们都有其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抓住了0作为一个关键。 

          二、探究方式——自学举例or描述性定义

      通过阅读相关的负数教学设计,我们看到,刘松老师2017年“认识负数”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学习小贴士来学习,任何一种新的数的学习都是遵循由外及里、由表及里、逐步加深的认知过程。进而让学生自学负数读写、启发从生活现实角度和数学内部角度来学习、最后自我解读负数的意义。也有的老师是创设情境,比如王彦伟老师2006年的教学是让学生列举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数据、电梯的负数等,更多从负数的生活现实角度来说明,给出了描述性定义:“像-3、-4,-2......就是负数,像3、8、11......都是正数。”  

       事实上,通过阅读这两个教学实践过程,我发现了它们都有其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抓住现实生活角度说明负数的情况,可喜的是,我们也看到了负数从数学内部的学习的实例,特别是刘松老师给出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出示:今年父亲56岁,儿子29岁,问何时父亲年龄是儿子的2倍。学生解答,答案是x=-2。这当然和巩子坤教授所总结的那样:“负数的理解必须提升到减法封闭、解方程的通法通性那样的高度去认识。”

       三、练习设计:数直线,自主感悟or生活应用

     方延明教授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之间各种模型的一门结构性科学。 可以看出,2017年刘松老师的教学实践过把温度计进行了顺时针旋转,进而发现了温度计可以看作是数学上的数直线。如此巧妙沟通了知识。关于0既不是证书也不是负数,让学生自己感悟并说理。有的学生说0是中间数。有的学生说0是分割点、分界点。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有正0,那么从0开始应该向正方向移动0格,而移动0格,就等于没动。所有还在0起点的未知上。如果有负0,同样的道理,也还是在原地没动。所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非常合理。王彦伟老师2006年的教学练习部分,以考眼力和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标出天气的温度,比如存折的负数、足球比赛的积分榜等。

     以上通过阅读著作,并且通读了精彩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一种教学实践都与其背后的教育价值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巩子坤、任敏龙、张园、殷文娣.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64-78

 [2]王彦伟."生活中的负数”教学实录[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4):42-43

[3]刘松."举一纲而万目张——“认识负数”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7-8):61-64

相关文章

  • 读书:为何而思

    柯朗说:“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

  • 为何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为何而读书,为了成为想成为的人而读书。 为何而读书,为了日后有选择的自由而读书。 ...

  • 心为何而思?

    睹物思人,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内心深处会敏感的捕捉到思念的感觉,是那样的真切和美妙~ 物因人而灵动起来,演绎...

  • 为何而读书

    读书一词,相信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拿最近高考的大事来说,截止到今天,还能刷到高考的相关文章,可见高考是一...

  • 为何而读书

    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 爸爸走到小车旁,拿...

  • 为何而读书?

    2019.11.26 星期二 阴 今天休息,本来跟同事约好早上去打羽毛球,结果大女儿学校收合...

  • 为何而读书

    常常被问及却不知如何回答的一个问题。今日物质已不再匮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莫名却会丢失很多。 我不...

  • 为何而读书

    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世界,理解了便可以有更大的作为,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 读书是为...

  • 为何而读书?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 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 目前在...

  • 做读书人 而非“读书人”

    作者:周思昆 读书人和“读书人”,二者皆是读书人,那为何只可取读书人而不能做“读书人”呢?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二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为何而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ee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