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的作者,徐贲先生个人也早有耳闻,不只是因为在一些公众平台上曾经读过他的一些思想文章,还有曾经也在图书馆读过他的一本书叫做《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那么当时对这个学者的一个印象,就是写起文章来,旁征博引,知识体系特别宏大,思考问题深刻,而且还具有人文关怀。
那么,在这一次找一些关于互联网媒介的书籍的时候,偶然间就读到了这个徐先生的这本书,那么这本书呢?你一读目录,你就发现,它跟这个人们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读写能力,也就说阅读写作密切相关,那么这两块呢?也是我特别关心的一个事,所以就很感兴趣,也就读了这本书。
但是读这本书,确实很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写书的这个风格套路,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是这么写的,就是很多学者写书呢,就是会在每一段落当中,引用很多其他的思想学者的重要观点或者说一段话。
那么这样一读起来呢,就是面对的信息量是极为海量的,面对的这个知识体系也是特别宏大的,那么可能处理起来,如果理解能力和这个没有深入思考的话,就很难去把这样的一个文本能够流畅阅读下去。
不过,还好就是我个人是经常阅读这类的书籍,所以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学者的一种写作的方式,那么读起来呢,相对而言要较为轻松一些,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对于我而言的话,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所引用的那些书啊,其实都是我们值得去读原著的,我觉得都值得一读,甚至是读上好几遍。

其他话就不多说了,我就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一些这本书当中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些思想观点,跟大家简单的聊一聊,第1个思想观点,就是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人文的互联网,什么叫做人文的互联网呢?
其实在我的理解,就是因为互联网这个媒介对我们的这个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那么作为一个人而言,以及围绕的人所建立起来的自由意识,道德理念,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等,这些东西,在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又将如何演化,我们应该警惕什么东西呢?这是对这个书主题的一个理解,也是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比较侧重讨论的一个地方。
第2个思想观点,就是人工智能在这本书当中被当成是人的代理,那么在作者看来就是说他把这个东西当成社会现实的一部分。
但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社会当中,它实际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就是不同价值理念和这个利益群体在争夺关于这方面启蒙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很多技术流派的学家会鼓吹这个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这种解放生产力的效应会有很乐观的这种未来,但是也有不少人文学者甚至科学家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对人们带来的戕害。

那么这些其实都是需要去我们去透过这样的一种知识传播所带来的启蒙教育,去启迪人们的这种读写能力,去遇见可能适合人类发展的一种未来。
第3个思想观点,就是今天互联网世界上的人们可能出现了一种读写危机。这个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现在的一些人呢,就是实际上具备了基本的读写能力,但却没有具备基本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理性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一个就是这种读写能力,演变成了一种功效性的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这种基本的识文断字就行了。但是更高一层的前面讲的这种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理性判断,独立思考这个东西没有建立起来。
而且特别有意思,作者在这里也说了,就是在二战的时候帮助那些发戏丝主义的,不仅有目不识丁的那些人,还有千千万万的这种具备基本读写能力的人,这些人虽然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但是却失去了最基本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第4个思想观点就是,我们今天老是感叹这个信息量实在太多了,太庞大了,但实际上会历史你会发现,在文艺复兴期没运动的时候,其实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只不过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今天这个信息量特别大,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的话,那个信息量就特别大,然后那个时候人们也遇到了同样的这个危机,但是也有相关的解决方法,比方说编制百科全书等等。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那两次运动给人们带来了这个思想解放的价值是什么呢?那就是自由的正当性。

在这个作者看来,文艺复兴是向过去要自由的正当性,而启蒙运动则是向未来寻找这个自由的正当性,更进一步有学者指出的是启蒙运动就告诉人们,基于个人独立思考和可靠知识的自由选择,是人的权利,也是人的责任。
总而言之,因为这个启蒙运动能不能开始确定的一些基本的共同的抽象价值理念,比方说这种平等理性这东西,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呢,其实也同样的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自由与平等精神的呼唤或者是精神的觉醒。
第5个思想观点,普及一下,三个概念,第1个叫做网络中立,第2个叫做网上的法治,第3个叫做网上的自由。所谓的网络中立,是说互联网都是一种“公共品,是一种在使用上非竞争性和受益上非排他性的创造物,如同电讯、邮政、公路、公安、国防、义务教育、福利服务,这是网络中立理念的由来。
所谓的法治,指的不是政府以武断制定的法律来治理社会,而是政府的行为必须在法律约束之下,公正行使权力。撇开所有的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义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均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切个人有可能确定地预见到当权者在特定情况下会如何使用其强制权力,并据此知识来规划自己的个人事务。
这样的法治之下オ有真正的人民自由。第三个自由,自由意味着我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依赖于任何人或任何权威机构的批准,而是为对所有知识人一视同仁的规则所限制,但这样的规则必须用理性才能加以把握。

第6个思想观点,普及一下学识与智慧的概念。学”就是思考,学识就是通过思考而验证和确定的知识。学识,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知识只是了解,学识是进一步的理解,而智慧则是穷理。
学识是以特定的方式(如批判思维或怀疑性思考)将了解到的事情确定为真实或真相,穷理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追索事物和现象的根本道理,化繁为简,有所领悟。
第7个思想要点,普及一下新卢德主义概念。我们今天需要新卢德主义,它的批判锋芒所指实质上不是互联网、智能手机、人工智能,而是任何要把人物化为某种工具的统治形式和社会工程。
这些统治形式和社会工程必定要依靠剥夺人的自由和自由思想才能实现。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为自由意志与权力控制反复博弈、持续争夺的重要阵地。互联网的自由意向注定它会有所抵抗,也注定它的自由意向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打压。
打压自由是任何强制性社会改造工程的条件。奥巴赫指出,技术之恶的根子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汉娜・阿伦特关注的那种得力于工业革命成果的机械化极全主义。但是,许许多多低科技的(非人化)暴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相比用机器代替人,把人变成机器是更可怕的事情。

“人生来就应该享有自由、平等和博爱,被当作目的而非手段(19世纪)卢德主义者反对资本家把他们当成可以与机器互换的劳工;今天的卢德主义者把技术视为一种威胁,是因为技术会取消每个个体人的价值,并把人变成功利主义的统计数字。
第8个思想观点,从历史的这个场合来看,就我们今天批评了这个互联网时代,有些人就喜欢读一些什么八卦小说之类的,其实这个不太稀奇,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之前有学者就研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那个时候你以为人人都读什么《社会契约论》,《十起谈》之类的,其实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就有很多人其实特别偏好王公贵族的那种什么风流趣事的小说。
还有的批评,我们今天娱乐消遣浅层化的阅读,其实早在那个古罗马西塞罗的时候,就把人们获取知识的目的就分了,类有的是为了学术研究,有的其实就是为了娱乐消遣。
第10个思想要点,法国社会学家塔德指出,交谈能改变人的看法和观点,民众交谈是绝对全力的克星。他说,“在交谈的作用与观点的改变之间,有一条紧密联系的纽带,权力的变化正是依靠这条组带。

如果观点的变化很小、很慢或者说几乎保持不变,那么交谈肯定是不经常的、有保留的,或交谈的话题只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
如果观点的变化很大,关于观点的辩论很激烈,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交谈肯定是经常进行的,交谈的内容大胆而不受東缚”。
××是不允许这样的交谈发生的,让所有的人读同一张报纸,听同一个声音说话,是一种新发明的思想空置手段,它让整个社会在似乎都在交谈的假象下沉默寡言,这等规模的民众被动阅读和被迫沉默是20世纪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