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今也是孩子
早晨到位的时候,几个班主任站在一起聊天。一位老师说起他家的孩子调皮,这两天因为下雨,满操场都是水。孩子这两天连续衣服都被泥裹着。看见孩子满身的泥巴,他非常的生气。第一天,他忍着没有说孩子。第二天,孩子还是满身的泥。他非常的生气,用一根很结实的绳子把儿子抽打了一顿。其他老师问,你的孩子害怕你吗?这位老师说,孩子还是害怕。打了之后,他就不敢在把衣服胡脏。这位老师补充说,在我打之前,和我孩子一起玩的孩子早已受到家长的惩罚了。这个老师似乎在解释自己并不是有意打孩子,别人已经打过了。我们作为家长的,容易翻一个错误,爱跟着别人干事情。因为某件事情,别人批评了孩子,如果你不这么做,你会感到很别扭,似乎就不是同路人似得。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曾今也是孩子,我们也曾今闹过。我们应该理解一个孩子对于水和泥巴的渴望。我们不要把孩子看做一个小大人。我们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做出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衣服脏了,我们可以洗,只要我们提醒孩子玩的时候注意安全,教会孩子衣服脏了之后,该怎么办,而不是用暴力去解决。我们家长无形中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有物品,认为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圈子,我们怎么能够不尊重这些呢?粗暴的教育不仅不会教育孩子,还会伤了孩子的心,加大父子之间的距离。我们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和父母亲很少有话说,都在逃避,为什么,这就是原因。我们在一点点的拉大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我们曾今也是过孩子,怎么不能够理解呢?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我还想起了一个我见到的事情。一位年轻的奶奶帮助媳妇带孩子。这位奶奶是一个很爱干净,非常讲究的人。她不让孙子身上沾一点土,也不需孩子沾一点脏的东西。她的孙子一岁半了,还走的不稳。这位奶奶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作为孩子他们最爱的不是干净,可能最爱的就是泥巴和自由。因为我们大人的限制,他们少了接触这些东西的机会,表面上看似孩子很有教养,或者很干净。其实,我们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我们在隔断孩子和同伴的距离。作为孩子,脏和自由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何必恐惧呢?我们不知道想过没有,我们的孩子太干净,鹤立鸡群,怎么和别的孩子交往呢?我们也曾今做过孩子,难道当时我们真的没有粘土吗?难道我们不去独自玩耍吗?只有我们放手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孩子成年之后遇到的麻烦会相对较少。我一直坚持认为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但是,我们必须给孩子提供条件让他们接触土,接触水,接触一切和他们天性相符的东西。不要因为我们的规则限制他们的天性。孩子摔一跤,脏一点,玩一点土,闹一会水等都不是问题,随他们去吧,不要过分的限制。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圈子和爱好,作为家长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平台和适当的建议,不要过多的以成人的思维去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判断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告诉自己,我们自己曾今也是孩子,如果孩子的错误换成我们自己,我们是否希望父母这样对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