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人类心里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始情感。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做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看到别人某方面比他强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的复杂情感。
玲玲自幼聪明伶俐,深受周围亲属和老师的喜爱。在一片称赞声中长大的她,渐渐变得异常地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任何强于她的地方。考试时,如果别的同学分数比她考得高一点,她就会不高兴、嫉妒、生气,在背后议论别人事前知道了题。她喜欢打扮,看到同学的小外套比她漂亮,她就会不高兴,暗中嫉妒。因为嫉妒心厉害,最后导致没有同学愿意接近她,自己将自己孤立起来。
孩子有嫉妒心理虽然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如果孩子的嫉妒心理一直持续下去,就会演变为其他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孩子如果嫉妒心过强,也容易产生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对身心成长极为不利。那父母该如何做呢?
建议一:父母要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除了学习之外,闲暇时间应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吹拉弹唱都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使孩子情绪愉悦,赶走妒忌之心。
建议二:让孩子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是孩子克服嫉妒心理重要途径。孩子要清楚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不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在身边寻找自己榜样,多看别人的长处。父母要告诉孩子,当别人要优秀时要能够虚心接受现实,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应该向孩子讲清楚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时教孩子敢于承认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靠自己的努力发扬长处,规避缺点。同时要告诉孩子嫉妒非但不会帮助他进步,还会影响他的奋斗精神。父母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嫉妒的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