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意识也可以称呼为注意力才是最有趣的一种现象。
早上自己明明在5点准时来到了林中晨修地点,虽然身体在,但意识已经漂到房子装修上面,怎么也拉不回来,白白浪费了2个小时,晚上下了班也是一样,虽然有一个小时,但还是用来刷手机了,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想把行为拉回来,都没能成功。
直到晚上10点洗漱完,打开最近几天一直放在床头没有读的书籍,那一瞬间进入一种奇妙的境界,散乱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并且白天很多有趣的事情,都一一闪过,明悟了很多东西,也让随后跟老婆聊天中把最近收获汇总了一下。
探索个人成长的秘密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像老婆说的,就像一种修行,而生活中各种事物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用心观察才能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事件背后的真理。
在注意力这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你在控制注意力?还是注意力在控制你?
比如今天早上自己明明想写日记,但注意力就是沉迷在装修这件事情中,此时就是注意力是主人,他控制着你。
能达到完全自主掌握注意力,当正在全心全意做A时,马上转换成B,专注力的快速切换,才是成长最关键的秘密之一。
这也是未来几年主攻的方向,不管你如何做,一天24小时都会结束,而做的事情是否有成长,将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所以并不是忙得不停就是在努力,行为上的勤快,远比思想上的懒惰更可怕。
二。
读书,投资,
晚上翻看博多的用七年实现财务自由时,看到自己的阅读记录,从21年的第1遍,到现在准备阅读第五遍,时光飞快,在21年和22年大量阅读后,自己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书读的越来越多,生活却没什么改变,对读书产生了怀疑。
所以在23年之后就很少系统的阅读,这也成长的速度停止不前,当我这次重新拿起书本时,翻看着其中的文字,再对比最近一年在基金上的经历,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奇怪的状态,好像懂了很多知识点,又好像没懂,总是在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结合最近发现的一切,让自己明白了,学习不能停,阅读不能停,哪怕当时没读懂,也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节点明白。
而阅读或者说是学习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用今天的市场走势举例,几大指数全面下跌,创业和科创分别以4个点7个点结束,一场资本的狂欢暂时停止。
寒武纪从超越茅台到快速下跌只用了四天时间。
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始终保持清醒,远离追高的风险,时刻告诫自己要以保持本金为投资第一命脉,也是这么做的。
对于短期的暴涨不去追高,对于暴跌更是不在乎,以一个平衡的心态看待市场。
或许正是因为在基金市场上的心态让自己更加成熟,不再因踏空而自责,也不会因为卖飞而郁闷,更不会杀跌。
而当我3点之后得知,刘,肖二人,因为下跌就急忙卖出四分之一的持仓,重点不是结果,而他们在表达卖出时的那种焦虑急促的心态,好像再不卖明天就彻底没有希望,并且对于自己的持仓也不再相信,明明这波是指数牛,他们却把沪深300和A500这种宽基完全清仓。
给人一种瞎操作的感觉,让自己真实看到了散户在牛市中是如何赔钱的。
也对分散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今天自己的账户只跌了1个点,在大盘普遍跌2个点的情况下,已经很好了。
所以投资考验的还是人性,人们只会记住前几天科创板大涨时的喜悦,不会考虑大跌时的恐惧,所以当事实来临时,很多人都没有准备,一下子就慌了。
在资金量少于30万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因为资金少,才更好调仓,当你能用30万每年稳定在10个点的收益,才能实现300万甚至3000万的操盘。
不断学习,反思,才能进步。
而自己正好借着这次买房把持仓调整一下,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四季归一】
再次重申要点,一定不能急,不要管短期的上涨,就加快速度,这是大忌,一但速度过快,成本就会无法控制,时刻谨记【保住本金】为投资第一要素。
而你的组合四季归一需要再优化一下,把秋之六子中的上证50拿掉,换成中证红利,之前是因为港股恒生指数最近10年的收益率太差了,所以才临时用上证50替补,如今已经发现上证50在宽基六子中并不能充当一个很好的平衡角色,那就把它换掉才是正确决定。
千万不要觉得麻烦,之前你就犯过这种低级错误,因为中概互联网限额500你就懒的投,导致低位时没有加仓,浪费了大好的机会。
在投资的过程中,本身就是需要靠来回调整债基与股基的比例来实现收益,控制回撤的。
这次在儿子小账户的操作就比较完美,在半导体大涨的几天,卖了四次,一次八分之一,锁定了一半分的收益,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底仓,没有完全离场。
虽然一次调仓才一百多块钱,但是对于他的六千块钱的账户已经占比不小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在科创大跌的情况下,这个小账户依旧能保持较高的年化收益率。
而你去年加仓的十万块钱,只是觉得当时的半导体的位置有点高,不敢买,导致收益少了三分之一,这就是结果。
投资的钱,是不好挣的,不然早就人满为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