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虽还寒,但春已悄然而至。
最明显的是晚上天逐渐黑得晚了,下班时看见还未黑透的天总会感觉心情不错。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养生来说,春天也是一年最好的开端,顺应天时,做让身心健康的事情,开启美好的一年。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老祖宗在《黄帝内经》里已经总结得很到位,对应中国时节,按照《黄帝内经》尽量做到,应该不会错。
我们先来看【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是生发的季节,顺应时节,在冬藏了一个寒冬后,万物包括身体也需要舒展生发了。适当吃一些芽苗菜,唤醒身体生发之气。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和冬天不一样,白天变得稍微长了,可以“夜卧早起”,跟着太阳升起降落而作息。相对与冬天,可以晚一点睡,早一点起。
同时“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具体来说就是,头发尽量不要被束缚,穿着宽松,大踏步地散步。有一种不羁的感觉。
因此尽量多伸展,把自己当做破土而出的小苗,向着太阳迎接美好。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孕育生命的时节,怎么能杀生呢?大忌。尽量也别苦大仇深的,有啥不开心的都先放一边去。
不顺应时节,会怎么样?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其实以前不太懂,哪里会管那么多,尤其高科技的到来,一年四季人类的活动都不受限制,做了多少违背大自然的事情也不自知。
中医精神博大精深,它是建立在对天地万物仔细观察和揣摩后形成的一种宏观理论,中国道家讲究“天人合一”。无论是科技如何进步的今天,顺应大自然的变化总是万古不变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