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师们听课,听完课就是作课教师说课,然后评课,几个代表一发言,然后请专家一评,那么本次听课到此结束了,热火朝天的听了又评,又回归平静,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
那么,这样听课还有什么意思?听了也是白听,还不去不听,净是浪费时间。
《观课议课》里面讲听课,听课怎样听?议课怎样议?听课并不是要听这个讲课老师的问题在哪里?毛病在哪里?而是要去发现这位作课教师的闪光点,学习某个亮点,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学生回应的效果才是这节课最真实的反映,如果敢于挑战最后五名学生,那么这节课肯定相当精彩,一节课40分钟,可是一节课40分钟真的够么?真的够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么?除非刻意安排,谁也无法确定,因为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而不是预设的。
所以,听课也要有道。听,听教师语言,听学生说,看教师板书(现在因为多媒体的运用,所以教师的板书是极其有限的)看学生的互动状态,想教师为什么这样设计?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不怕问题来,不怕课堂中的磕绊,太顺畅的课堂并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有新问题的产生,说明学生有了认真的思考,说明教师的引导产生了效果,说明学生认真的回应了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