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阅读书籍时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要么运动,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为了改变自己懒惰的思想,今年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计划,每周读完一本书以后就要写一下这本书的读后感。
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知识的输入,而写作就是对知识的输出。以前做的读书笔记,就是把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相当于一个搬运工对知识没有进行深度的加工,对于领悟这本书而言没有实质的意义。那么,为了改变自己的这种思想的惰性,就想挑战一下自己,阅读完一本书以后写下自己的收获。
一个月已经过去了,自己已经读完4本书。当自己写读后感的时候,才发现输出遇到的难题:
1.启发点
1000个读者便有1000个不同的读者感悟,很多人都阅读过这本书,也写了读后感进行分享,那么我也想去写读后感,在别人看了我的读后感后而受到启发,让别人来阅读这本书,又想要与别人写的不一样,当真的拿起笔写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下笔?
2.新疑点
书的目录已经非常清晰地给读者进行了讲解,逻辑性也非常的强,如果我照搬目录的进行分享,看我的分享,还不如他自己拿着目录来看,读后感就没有了新疑点。
3.创新点
所谓的创新就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变换成不同的组合,以一种新的形式来面对大家,让人眼前一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己在输出的时候感觉就没有创新的点子。
方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我找到应对的措施:
1.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我的先生请教,请他帮我答疑解惑;向多媒体请教,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读书分享;向书本请教,看看书中介绍了哪些好的方法,并且适合自己去运用。
2.改进
学以致用,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才是实用。改变读书摘抄方式,通读一个章节以后把自己感悟最深的一些话语摘抄下来,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生活,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话语,提升自己的写作效率。
3.内化
把书上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理解、分析、总结,然后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用文字或语言的表述进行分享,这就是把知识进行了一种内化。
我们都知道说是很容易的,做是很难的。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克服困难的心,勇攀写作的高峰,一切困难都会被打倒。在输出的这条痛苦的道路上,不管写的好不好,我先要勇敢的迈出这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