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喜爱的各种小包
柜上有很多包,许久不曾用过了。搞卫生时,取下来,发现落满了一层薄灰。
这些包,曾经都是我喜欢的。那时候,我爱换着用。总觉得,不同的衣服要拎不同的包才好看。于是,我每天都像皇帝选妃子一样,在不同颜色、不同长短、不同大小以及不同风格的包之间,用心挑选,轮番宠幸。
离职转岗后,我的整个世界仿佛突然安静了下来。我的包们也跟着安静了下来。为自己挑选了一个特别结实、能装下A4文件、保温水壶、雨伞、书以及学生们作业的大包。教师卡、交通卡、拷有课件的优盘、本子、钢笔、唇膏,也都能在这个包里找到适宜的角落安放——每次出行,背上这个包,就像背上了我的全世界,内心踏实而满足。而每次回到家,我亦会原封不动地把大包放在固定的位置——似乎只有确保了它的安好,我才会安宁。
现在的新宠:超级能装的大包
于是,柜子上的手拎包、单肩包、腋下包、风琴包等,一应被我搁置了。我像是一个勤政的皇帝,全然顾不上后宫粉黛佳丽。
但总还是前缘未尽,偶尔也想,不上班的时候总还是可以“临幸”包们的吧,譬如和朋友见面,譬如春节回村。然,都是过于天真了。和朋友见面的时候,我穿着运动服,空手而去;回村前夕,我往行李箱塞了三本书,心心念念的是如何利用在亲戚家嗑着瓜子儿等吃饭的无聊时光读完这三本书——我必得准备一个能放下一本书的包,它不需要像上班背的包那样大,但也一定不能是只装得下一部手机和几个红包袋。它不需要高档,甚至也不用考虑搭配。这样我也不用担心包被挤坏、压坏,我能肆无忌惮地装书,随意地扔放。
昂贵的包,总是难以承受生活其重,好像模特穿的衣,更适宜在生活的镁光灯下焕发光彩;便宜、结实又好看的包,才是日常着装,又如餐桌上的小葱拌豆腐,能和我们过舒服的日子。
为了搭配而买的小包
于是在30元一个包的打折框里一顿翻腾,挑选了一个中意的包,各方面深得我意,觉得恰到好处。
这个春节,我无论去哪里都拎着这个包,包里永远塞着一本书。在语言不太畅通的他的乡村,我走马灯似的跟着走亲戚。但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包,我无论去哪里,都觉得日子有了蜜,内心充满了馨香。这是包包带给我的好时光。
回想曾经,我那么多次从打折框前走过,都昂首挺胸,对之视而不见,心下想:女人好不容易买个包,为何要如此随意对待自己、委屈自己?而今来看,这种所谓的“不委屈”,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一个人只有成长到足够强大,才有信心确定适合自己的,才能从容选择适合自己的。
人的心境当然是会变的。好比这世上,有些爱,散了就是散了,有些爱,来了就是来了,就如今天的我,对柜上那些闲置的小包,再也爱不起来了。我心向往的就是,往后的包,都不要贵,但都要装得下一本书就好。
这个春节的包和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