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报道结束,老师喊拍照,带着弟弟没有第一时间去接哥哥,其他人都走了,哥哥最后找到我们,一脸不高兴,让拍照,也拒绝。我一下子就怒了。
应对方式:指责
感受:害怕 焦虑 不耐烦 生气 愤怒
想法:
1.看到一脸不高兴的哥哥,似乎是我又做错了什么。我很害怕。
2.我一下就预感到接下来会不顺利,各种不配合抗拒即将发生。我讨厌这样子。这会让我觉得不安。
3.我没有办法接纳孩子的情绪,我甚至错误的将孩子的情绪不好归结成自己的错,我接收到别人不满意自己的讯息,这部分让我非常难受。
4.我真正不满意,不接纳的是我自己的。所以也没有办法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5.我不知道在那种紧急的情况下,我如何能够快速的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先去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我的这个想法就否定了孩子情绪的重要性。
6.我害怕面对孩子的坏情绪,是因为我担心之后的连锁反应,是因为我担心心没有能力帮助孩子,是我不知道该如何真正共情孩子。
7.孩子的坏情绪不是我的责任,不是我的错,学会面对坏情绪,管理情绪,是他的课题,而我总把责任归结自己身上,我承担了不属于我的,自然是各种抗拒。
8.我可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但是我必须学会接受,我能做的有限,事情可能也不会像我预想的那样,我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期待和情绪。
期待:
1.孩子能够管理好情绪,做出正确的选择,把当下重要且紧急的事先做了。
2.自己接纳孩子的情绪。
3.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4.自己可以顺利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渴望:安全感 无条件接纳
124.2019.9.1
事件:
哥哥说,今天不想做打卡任务,明天再做。我拒绝了,他就开始生气,讨价还价,还说到为什么吃了绿豆汤还要把碗拿洗碗池,还要拿桌上其他人吃的,我一下子怒不可揭。
应对方式:指责
感受:不耐烦 生气 愤怒
想法:
1.是不是自己之前给过孩子弹性,允许孩子先去玩再做作业,让孩子觉得妈妈没有底线,就来讨价还价。
2.我们一起制定的做作业规则都是无效的吗?他又来试探和挑战我的底线,我讨厌和他争论必要性。这会让我觉得自己很失败,自负感受到挑战。
3.第一层次生气之后,孩子在争论中踩了我的牺牲者模式的雷点,我暴怒。他对拿碗去洗碗池的埋怨,对于还要顺便帮忙拿桌上另外一个碗的抗拒,都让我觉得自己像养了一个白眼狼。我会觉得孩子只想要接受付出,而拒绝回馈父母,这会让我有种自己被掏空的感觉。
4.我需要警惕自己是否过度付出,又让孩子承载过度期待。
5.我不知道我是摆正自己付出行动时候的期待,还是在行动时候告诉孩子孩子我对他得期待,如果他拒绝了,我做好接受失望的心里准备,我允许自己不行动,允许他拒绝,好避免暴怒,哪种做法更好。
6.我无法做好温和而坚定。我总是被激怒, 而愤怒让一切变得更加糟糕。
期待:
1.事情如我所愿。
2.孩子尊重自己的劳动付出,并用我期待的行动回馈。
渴望:
安全感 价值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