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好学习》day2

作者: 欣茹的生活日志 | 来源:发表于2020-05-19 14:43 被阅读0次

我是@欣茹fr,热爱文字,喜欢记录美好生活的大三学生。坚持6:10早起85天,连续日更113篇,共10000字,距离日更100天还差2天。

01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

1.绿灯思维

我们经常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否定,理解为对自己的否定。谈论争吵往往从事情的层面转移到了人的层面。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因为自己的观点被不断否定,即使觉得自己的观点站不住脚,也会碍于面子的原因,一直争论下去。

所以要区分我和我的行为。

在以后的交流中,注意不要陷入其中。对别人观点的评论不要上升到人的层面,同时有积极的心态,认真听取别人对自己的建议。

2.以快为慢

我们要把80%的时间,用在20%的重要事情上。一件事情的核心基础,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决定性因素上。先学习重要的,后续再来补充不太重要的。

这样会比较快看到结果,学习也更有动力。要是我们努力一段时间,没有看到结果就会容易放弃。

那行动前的策略思考就非常重要啦。

这一点,自己做的不够好。只是安排了每天要学习什么,但是没有思考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学习这件事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02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1.反思

(1)反思从小事开始

不一定是大事情才值得反思,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都是值得反思,抓住每一次反思的机会。

从年初已经养成写效率手册的习惯了,每天晚上会反思这一天的不足,找出问题,再来计划和实践。

(2)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写晨间日记,今天已经写晨间日记18天了。记录自己的小成功,与不足,行动清单等等。将自己的一天记录到九宫格里,花费不了多长时间,长此以往会有很大的收获。

在没有写效率手册和晨间日记之前,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完完全全的重复状态。想要改变,过不了几天。又回到固定的模式。那这些工具我们都可以用起来,助力我们养成反思的习惯。

2.以教为学

以教来促进自我学习。教有很多形式,演讲,社群分享,文章输出等等。输出的过程也完成了自己对知识的再次巩固和理解。

3.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高速型元认知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比如相关临界知识)——决定采取的行动。

我们要吃透核心概念,将它们组成知识单元,用知识框架来整合,形成自己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我是@欣茹fr,手机摄影爱好者,坚持学习英语和早起。这是我的第113篇文章,如果你也喜欢,欢迎一起交流哦。未来可期,我与你共行。

相关文章

  • 原来,那么多年的学习都是无效的!

    领读《好好学习》Day1--原来学习“学习”才是学习之前必须的! 领读《好好学习》Day2—哪个才是你的临界知识呢...

  • 读《好好学习》day2

    我是@欣茹fr,热爱文字,喜欢记录美好生活的大三学生。坚持6:10早起85天,连续日更113篇,共10000字,距...

  • DAY2 《好好学习》共读

    片段选自:第一章P22 作者从临界知识的角度理解,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课-执行能力; 执行...

  • 2017-10-17

    《思考的技术》Day2的总结- 朝阳3班 学渣渣小董姑娘 今天读《思考的技术》Day2,发现书中提及了...

  • 2020-03-22

    点石百首诗词共读 Day2 Day2 《在狱咏蝉》骆宾王 原文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

  • 检视阅读《好好学习》与《互联网思维十讲》,精度《好好学习》

    检视阅读《好好学习》 检视阅读《互联网思想十讲》 精度读《好好学习》

  • 跟着永澄老师学阅读技巧

    《好好学习》共读活动,不仅仅是跟着永澄老师深读《好好学习》,更重要是在传授我们阅读技巧。参加共读以来,老师分享了检...

  • 21天|布令布令组合《好好学习》

    【Day2】今日阅读《好好学习》,P51--P109; 今天这部分讲的主要内容是——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方法 (1)...

  • 我们家快有钱了!

    某天为了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展开了讨论。 我: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可以读大学; 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读大学?...

  • 享读《享读中国史》DAY2

    享读《简读中国史》DAY2/2021.3.8 1.金句:外来刺激常常引起质变! 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刺激了中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好好学习》day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rb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