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满天星随想笔录想法
《少年抑郁症》:看似遥远,实则就在身边

《少年抑郁症》:看似遥远,实则就在身边

作者: 夏日暖橙 | 来源:发表于2023-04-04 12:38 被阅读0次

前两天晚上,我在厨房洗碗,儿子在旁边和我聊天,然后聊起关于他们班同学的情况。

他说,班里有个女生用刀子在胳膊上划出一道道血印子。我当时听了,心里挺震惊的。这种自残行为很多时候都不为人知,可是这个孩子在教室里当着同学的面就……?

我感到很不解,于是问儿子,这孩子遇到什么事情了吗?儿子说,她得了抑郁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青少年得抑郁症已经屡见不鲜,可是发生在儿子的同学身上,我的心还是有些颤抖,有些难受。

从这个女生的事情说起,儿子又说了他们班以及其他班有孩子退学的情况。看来,处在初中特别是初二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部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了。

初二这个阶段是一个分水岭,学科知识点难度加大,还要面临地生会考,平时也是小考大考不断。班里孩子的成绩已经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了。每次看到成绩单,有的孩子考满分,有的考十几分,刚开始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已经司空见惯了。

应试教育下的同学们内心压力巨大,也备受煎熬。

而压力就是导致孩子抑郁的一个导火线,追究根源,就要从孩子的家族遗传因素、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和经历找原因了。

那些得抑郁症的孩子,早期会有被忽视或被言语和躯体暴力对待的经历,然后又过早地开始进入一个竞争激烈和内卷的环境。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只会不断加重他们的自我否定和无价值感,让他们更加敏感和自卑。

和儿子聊完后,他问了我一些心里学方面的问题,我顿感自己对抑郁症相关的知识了解甚少,于是,特意读了这本书《少年抑郁症》。

书中的第一句话就说了,当孩子出现失眠、厌学、易怒易哭、甚至自残自伤等症状时,他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

这本书中记录了17个家庭在孩子抑郁之后的挣扎和蜕变:“鸡娃”母亲、偏执狂父亲、从小被寄养、长期遭受校园霸凌、被家暴、从小缺爱等因素导致的抑郁症事例,深深戳中了我这个老母亲的心还有泪点。

书中有一则数据显示: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几乎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抑郁表现。

看到这个数据时,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这些冰冷的数字就像一记警钟,敲响了我,也提醒我要多了解、学习关于青少年时期孩子得抑郁症的因素、表现以及治疗等相关的知识,最关键的是防患于未然。

我想从这些真实故事中,发现自己家庭内部的问题,学习在生活中如何给予孩子身体和心灵上滋养和关爱,预防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的创伤。

读完这本书后,书中有一个案例,深深地戳中了我的泪点,同时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14岁的男孩孟秀,成绩永远是全班第一名,是父母的骄傲,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可谁也不知道他身上所承受的压力,早已越过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

每逢考试,他就紧张得心跳加速、头晕,直到有一天他告诉了父母“不想上学”的决定,换来的却是父母的小理解、不接受和各种劝导。

直到有一天早上,这个男孩穿着拖鞋冲出家门,快速爬到楼道的窗台上要往下跳时,妈妈才反应过来,死死抓住儿子,语无伦次地喊他:“妈妈同意你休学,你先休学吧。”

看到这时,忍不住流泪了。

我们作为父母,难道非要等到孩子拿命相逼才幡然醒悟吗?

很多父母对孩子得抑郁症的事实都抱有不相信、不承认、不接受的态度,他们有的坚信孩子是心里脆弱,觉得孩子太作,还有的认为孩子在逃避。刚开始并未引起太大的重视,至到孩子出现轻生、自残的行为,还有的已经在学校待不下去到了要休学的地步时,才慌了,才带着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书中作者说:“在我们接触的多个抑郁症患者的家庭中,父母大都后悔不迭:为什么当初完全没有捕捉到孩子的求助信号呢?”

由于对抑郁症的认知匮乏,很多抑郁症孩子不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再加上社会普遍存在的病耻感,家长从心理上以孩子患病为耻,无法支持孩子积极就医,导致有太多的孩子病情被耽搁,继而衍生出大量的悲剧性事件。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预防孩子患上抑郁症?

①从小给孩子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爱。

留守儿童、寄养在亲戚家,在从小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机率会相对高很多;

父母不和,成天吵架甚至离异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从小没有安全感;

父母一方有人格障碍、暴力倾向、家教严厉的;

②了解抑郁症相关的知识,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接受孩子的求助信号。

当孩子出现“学业压力”和“青春叛逆”这些情况后,及时从孩子的日常情绪反应中,了解孩子到底是否患上抑郁症,认清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的区别。

很多患抑郁症的孩子的父母会误以为是孩子一时的抑郁情绪,经过一番劝慰、调整很快就能好了。

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的相关症状,父母该怎么办?

③父母要接受孩子患病这一事实,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带孩子进行治疗,并一起接受家庭治疗。如果父母一方有异常,也要及时就医治疗。

④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因为孩子生病表现出来的种种而情绪失控,这样只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⑤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抑郁症患者很普遍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价值感低,父母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存在感,这会给他注入重要的生命能量。

爱的陪伴和共情,能让抑郁症患者疗愈过程加快。

抑郁症的治疗过程,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漫长的痛苦和折磨,也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搏弈和修炼。

相关文章

  • 每日一话(63)——有趣的灵魂,究竟是什么样子?

    哲学,看似高冷,实则温暖心灵。它不是“无用之学”,也并不空洞遥远,它就在你身边,教会你认识自己。今晚,我们一起聆听...

  • 拥抱你的抑郁

    1 抑郁症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就像鸦片一样让我们不知不觉的染上了毒瘾,侵蚀了我们的灵魂。 有...

  • 嘿,我是快乐的抑郁症患者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看似活得风生水起,实则几度无法生存。你知道吗,她叫快乐的抑郁症患者。 一、 我得抑郁症这事...

  • 优雅地走出抑郁

    从前总是以为抑郁症距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但是刚刚与一个身边朋友的交流中发现,其实抑郁症真的就在我们身边,而...

  • 20【如何更好地理解抑郁症】

    抑郁症其实并不遥远,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去年歌手乔任梁就因抑郁症自杀,今年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也因抑郁自杀身亡...

  • 我做了杀手(四)

    【原创作品,不得转载】 有些人,看似简单,实则城府很深;有些人,看似愚笨,实则智慧超群。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在你身边经...

  • HIV强横霸道的前世与今生!

    文/Dailei有些病看似遥不可及,实则就在你身边! 01序章 HIV是人家的简称,它的大名可是让人闻风丧胆的Hu...

  • 面具背后的柔情。 || 冷酷的人,背后有一颗浪漫的心。

    看似温柔, 实则冷酷, 看似冷酷, 实则温暖。

  • 瞬变

    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竭;看似心生抗拒,实则方向不明。

  • 我会成为谁

    看似追求光明的未来,实则目标缺失。 看似努力奋斗,实则得过且过。 看似很有规划,实则没有定力执行。 看似诱惑太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抑郁症》:看似遥远,实则就在身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ts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