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05年8月读书学习心得

2005年8月读书学习心得

作者: 思明_Tuso | 来源:发表于2025-08-31 05:20 被阅读0次
When thunder clouds start pouring down,Light a fire they can't put out,Carve your name into those shining stars, He said go venture far beyond the shores, Don't forsake this life of yours. I'll guide you home no matter where you are.One day my father he told me. Son don't let it slip away. When I was just a kid I heard him say. When you get older. Your wild heart will live for younger days. Think of me if ever you're afraid.He said one day you'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So live a life you will remember. My father told me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These are the nights that never die.  My father told me.  My father told me when I was just a child.  These are the nights that never die. My father told me.——摘录自艾维奇《夜晚The Nights》

一、想唱就唱,允许忧伤

8月主要在学习英文歌曲,歌词小抄如上图所示,而读的小说《一九八四》,第三章还在勉勉强强翻译之中,毕竟,这个月碎片化的时间更多。

其实,也不用焦虑读得少,有时候,反复去琢磨一首歌词,本身也是在闲话所有之前的阅读。比如说,我在琢磨翻译林肯公园的In The End这首歌时,如下这一段,如何翻译,颇费周章,一直在细思咀嚼。

All I know
Time is a valuable thing
Watch it fly by
As the pendulum swings
Watch it count down
To the end of the day
The clock ticks life away

那就暂时给它译为:

我都知道,
时间最有价值。
年华似水,
钟摆摇晃。
看人生倒计时。
临终之日,
生命之钟停止。

有个简友“生还者”也十分喜欢这首歌,就不知道他是如何理解这首歌了。林肯公园的歌大约一二百首,而我拿手和喜欢的也就那几十首。譬如New Divide、In The End、Numb、What I've Done、Bleed It Out等等。

8月份还特意把The CatalystWhat I've Done给背得滚瓜烂熟,此外,对于以前不太熟的一首林肯公园的“战斗序曲”,也做到了翻译背诵,英文原文叫Battle Symphony。其中有两句话,我尤为喜欢,也就是歌词中反复吟诵的两句:

If I fall, get knocked down,
pick myself up off the ground.

很显然这两句话,英语里是很押韵朗朗上口的,我翻译时,也就不得不费一番——脑筋急转弯。最后,我给它译为:

战死是我盼,马革裹尸还。

有意思的是,What I've Done这首歌我已经背熟,歌曲也是很好地掌握了,然而我还没有把它翻译为中文。

很多时候,听的歌曲多少有些淡淡忧伤,一切允许就好,有创伤慢慢疗愈,慢慢成长,一生很漫长,活得坦荡。

二、细心咀嚼,文化差别

8月份,终于下决心把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第一部第2-3章完成原文翻译,虽然有些赶进度的架势,不过总算也是完成了。第二三章确实是非常连贯的内容,第二章写那么行为扭曲的两个孩子,第三章写到有些祥林嫂念叨气质的爷爷,他念叨死去孙女的话,确实让人回味无穷。同时第三章作者又穿插着把这种讽刺融入字里行间,那段绕口的关于控制的口号,也是非常之响亮。

奥威尔小说《一九八四》,似乎在讽刺着一切权威和控制,他把权威的那种可恶嘴脸总是写得那么入木三分。特别是“发明飞机”那一段,简直是太好玩了。谎言什么时候能变成真的呢?那就是不断重复,把有意识地引导融入每个人的无意识行动中,这时候的谎言就成了真理。

我初步打算花两年时间慢慢翻译奥威尔这本《一九八四》,三个月来,我竟然只完成了三章内容的翻译,虽然进度比较慢,只不过阅读的感悟心得确实异常深刻,我感觉每一章都能写很多心得体会。只不过,我还是忍住了。只是再每一章末尾,写上两三百字感受。

读到第四章,似乎才算得上渐入佳境,那就慢慢读,慢慢翻译吧!第四章一开头这样描写:

With the deep, unconscious sigh which not even the nearness of the telescreen could prevent him from uttering when his day’s work started, Winston pulled the speakwrite towards him, blew the dust from its mouthpiece, and put on his spectacles.

带着深深潜意识悲叹,甚至接近铁幕,都不能阻止温斯顿表达。当一天工作开始的时候,温斯顿把读写本拉过来,从它这个嘴替吹走灰尘,然后戴上眼镜。

Then he unrolled and clipped together four small cylinders of paper which had already flopped out of the pneumatic tube on the right-hand side of his desk.

糟糕的政治环境,不能阻止温斯顿去表达,小说更是夸张到说,温斯顿哪怕就坐在“铁幕”让接受全面洗脑,也不能阻止他要表达自己。他仍然要打开读写本,开始写点什么,开始对抗那个控制人的社会。

昨天晚上,我把第三章翻译发给阿强看,阿强一时间很显然接受不了小说那股自由之风格,以下是我和他的对话,很有趣。

我:“Nineteen Eighty-four(Excerpt chapter 3)[翻译系列]”

阿强:“写点南国游记吧!”

我:没时间,翻译奥威尔中……我才完整第一部第三章,我才完成第一部第三章,[Happy][Happy]总感觉作者奥威尔在讽刺着什么,极权或者控制的糟糕环境……

阿强:有争议的内容,建议还是不要翻译了,容易被洗脑!

我:[Doge][Doge]建议不要吃饭了,因为米饭洗脑[Sly][Sly],也建议不要穿衣服[Doge][Doge],因为衣服洗心革面[Sly][Sly],你咋觉得,只有沐浴儒家高大上文化,才算不被洗脑呢?用简奥斯丁的话就是“都是傲慢与偏见”,只看到自己的,从来看不到别人,譬如父母亲,老师长辈,从来看不到孩子的需求[Sly][Sly],你只用听话乖就行,不被当作人看待,你只是我的拥有物。

阿强:……

三、闲游信步,知乎知乎

知乎问题:

孩子要出去玩,没听你话带上伞,结果淋湿一身回来了,你会怎么做?

问题补充:

外面要下雨了,孩子非得要出去玩,你叮嘱他带上伞,但孩子不听,直接跑出去了。一会儿果然下起大雨,孩子一身淋得湿漉漉的回来了,你是抱怨孩子不听话,直接批他一顿呢?还是做点儿别的?

我之回答:

我想起来曾经的一个十万+的爆火视频,一个小朋友带着两个大人在雨中漫步,时而踩个小水坑,全然不顾身体是否会感冒,纯粹享受淋雨那一刻的“浪漫”和“松弛感”。

话说,我们一本正经地生活还不够吗?一板一眼吃饭、说话、上学、考试、毕业、考公、考研、工作和结婚生子等等,我们甚至生怕踏错一步路,坐错一站车,何必呢?每个人把自己搞成了那个标准PCB板中的一个小格子。

我们从小打到的生活太标准了,真像是螺丝钉必须钉在桌子上,才算有价值,才算过得有意义。实际上,螺丝也可以就那么存在仓库里,什么用也没有,也可以被钉在荒山野岭的寺庙门柱上,然后有一天寺庙倒塌了,钉子直接和土一起埋葬也不错啊!

我觉得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没必要那么紧张兮兮的啊!奥斯卡动画短片《一分钟苍蝇人生》( One Minute Fly),其特别有力量有木有?好像揭示生命那么短暂,怎么能随意浪费一分钟呢?必须要有梦想一样。难道我做一条咸鱼,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人了吗?

然而,每个人只为自己的时间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就够了啊!我们没必要越俎代庖,去替任何人焦虑和惋惜。每个人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方寸之间,尽显自由。

孩子不是家长和老师的所有物,让他们自由选择吧,不要总觉得他们的选择就是错的,而只有你家长老师长辈的选择才是对的。我只想说,这种教育方式,就是独裁,就是控制,就是强迫别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也没说,己所欲迫于人吧?

今天一大早,我一个人去爬山一个多小时,哟信步闲游,走到哪算哪,在半山腰遇到一弯清泉,似乎体会到王维那句“清泉石上流”的乐趣。

不妨我也模仿王维那首诗打油一曲╯□╰,如下:

一早登瓶山,林间路蜿蜒,
半途闻滴响,草丛有清泉。
清泉石上流,弓身洗热脸。
前方疑无径,只得原路返。
半山腰的一眼清泉

四、人生半百,何妨看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说《论语第二篇为政》其中一段,通俗翻译为: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说句不恭敬的话,我其实很讨厌这句话,触发我讨厌这一段的是好友阿强那句:“《一九八四》是有争议内容,建议你别翻译了,容易被洗脑。”可是,难道孔子这段话就不洗脑壳了吗?恐怕只会更把人洗得彻底和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

如果我能活一百岁寿命,我也行将半百,越来越觉得只读中国的书,那简直就是被洗得很傻很天真,什么叫天命,什么叫耳顺,什么叫不逾矩,可以用千奇百怪的解释。

儒家学派已经被统治者完全扭曲,多数成为了禁锢中国人思维的“紧箍咒”,不戴紧箍咒都觉得人生没意义一样,简直太可怕了。

鉴于此,我更要学好英语,不仅要把《一九八四》翻译完,还要把佩尔泽的那本疗愈书籍翻译完,在翻译过程中,我的英文理解能力似乎也在飞速进步,这却是意外之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05年8月读书学习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al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