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 什么地方才能讲真话呢,为什么害怕真话。
就在刚才我在工作群里说了一句话,群里的成员全体沉默了,只有上级管理员发了一个嘘的表情,示意我不要再说这个话题。瞬间让我想到几个词“祸从口出”“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当时感觉很尴尬,事情的起因是我们用电子系统很久了,但是还是会倒旧账的把前年、去年、十八大以来的什么什么整理手工台账。信息量很大,时限很紧,动不动就要被通报。
我就在群里说了一句“从来没感受科级的便利,天天得苦熬手工台账”。
我只是在连续加班了三天之后的一点感悟,也是做这个工作的其他同事之间一致的意思,是客观描述而已。但是往往这种真实的话没有人说也没有人敢说。说了有什么用呢,台账还是要手工熬出来,要一件一件的查出来填上去,不管设计的这个台账是不是完善是不是合理的,要你怎么填就怎么填。
没准今天设计成这样,明天上级要另外一个数据了,那么就又制成另一种表格,那么如果再让你填,就又得重新来过一遍。
另一个城市的同行说,他因为自己梳理的台账和上级的台账相差了一件,整整查了4个小时才把它给找出来改过来。
一方面运用电子系统,把所有的需要的信息全部录入了,一方面又不完全依赖系统,而是自己想方设法的设计手工表格,让基层的人员全部手工各种填报。某些表格逻辑性错漏百出。“每天填各种表,请叫我大表姐”一个同事在朋友圈上调侃。
还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主持人让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以便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提高质量。会上各种发言,表明在这一年中收获了很多,在某某领导的带领下,在某某部门的辛苦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一个经验交流、提意见的会议变成了对某个领导、某个部门的吹捧会,工作成绩总结会。
只有一个新人不识时务怯生生的说,希望以后在不采用大家的文稿时,可以把不采用的理由讲一下,这样也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文稿的质量,找准写作的方向。会议当场,部门负责人就答复说,我们做这个工作很忙的,在采用方面也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质量要求,一天有那么大的工作量,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对不采用的一一回复呢。
散会以后,部门负责人主动找到这个提意见的人说,你说你觉得你哪一篇写的好没给你采用,你说吧。
就这样本来是针对工作普遍性的意见,就变成了针对个人得失的问题。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还引起了部门负责人对这个新人的不满。
所以现在很多场合是没有真话的,要不就不说,要说就是一些场面上虚情假意的话。这个社会并不喜欢说真话的人,不鼓励,甚至有些反感说真话的人,他会让当局者下不来台,会让一些东西摆在台面上。谨言慎行有道理,但是如果人人都为了自保不敢说出来,那么将是一种多么虚假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