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秋》观义172:襄公二十二年·楚康王的眼泪“杀人术”

《春秋》观义172:襄公二十二年·楚康王的眼泪“杀人术”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5-11-06 16:06 被阅读0次

《春秋》观义172:襄公二十二年·楚康王的眼泪“杀人术”

襄公二十二年,楚国处死了他们的大夫公子追舒。随后,预先知晓楚康王计划且选择尽忠不言的追舒之子弃疾,在为父亲收尸后,自缢而亡。

若干年后,楚地的叶公同孔子讨论到这样一个话题——“直躬”——正直者的躬行之道。叶公对孔子讲,“我”所在的乡里贤人中,有躬行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家的羊,这个人站出来以儿子的身份指证自己的父亲。叶公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所在乡里的贤人,在躬行正直方面是全然无私的。

孔子听后回应道:“我”所在的乡里贤人中,躬行正直之道的人恰恰相反,遇到您说的那种情况,常常是做父亲的主动帮助儿子隐没罪行,做儿子的主动帮助父亲隐没罪过。对正直的躬行实践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

重新回到追舒的儿子弃疾的处境。楚康王计划处死追舒时,三次当着弃疾的面落泪。作为卿士,弃疾自然生出替君王分忧的心,毕竟“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楚康王讲明自己的意图后,想要安排弃疾参与行动,弃疾拒绝了。这一刻,弃疾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参与处死自己父亲的行动是不孝,不参与这一行动又是不忠。向自己的父亲透露相关信息是不忠,闭口不言又是不孝。就在这一刻,楚康王不仅杀死了大夫追舒,也变相“杀死”了他的儿子弃疾。

追舒无悬念地被处死,弃疾为父亲收尸后,果断自缢而亡。毕竟,摆在他面前的仍然是无解的选项——逃离楚国是不忠,留在楚国继续做官是不孝。

结合弃疾的处境,再去看叶公所宣扬的那些躬行正直之道的贤人,“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之后,面临的不正是弃疾那样的处境吗?真是贤人的话,当如弃疾一般选择去死。不是贤人的话,又有何颜面面对自己的父亲?

反过来,再来看孔子的说法。看起来不尽善美,但至少让父子有了共同生活下去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和空间。

孔子先前回应鲁定公之问时,曾就君臣相处之道谈过一个原则——“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楚康王对于弃疾,很显然没有做到“使臣以礼”。父子之亲,乃是人伦大义。违背人伦大义役使臣属,怎么能算得上“使臣以礼”呢?

《左传》所记属实的话,这件事当记作“楚子杀其大夫追舒及弃疾”——楚康王用非“仁”之手段杀死了他的大夫追舒,祸及无辜的弃疾。

(一)原文

二十又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夏,四月。秋,七月辛酉,叔老卒。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随。公至自会。楚杀其大夫公子追舒。

(二)白话试译

襄公二十二年春,周历正月,鲁襄公自商任之会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当年夏四月,没有大事发生(无事可记)。这一年秋,七月的辛酉日,鲁大夫叔老去世。当年冬,鲁襄公同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子、邾子、薛伯、杞孝公、小邾子在沙随之地会面。鲁襄公自沙随之会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楚国处死了他们的大夫公子追舒。

(三)观义

襄公二十二年春,周历正月,鲁襄公自商任之会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周历正月为新一年的第一个月,《春秋》专门记录“公至自会”——记载鲁襄公回国后举行告庙仪式之事,也就意味着再没有较之相比更为重要的事情了。比如朝庙之类的正月大礼都到了可以被忽略的程度。

襄公二十二年夏四月,没有大事发生(无事可记)。

《左传》记载了郑国大夫子产的首次正面亮相。晋国派使者提醒、敲打郑国要定期朝见,子产代表郑国从历史沿革讲起,分析了身处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郑国的无奈,概括总结了郑国选择依附大国的原则——以礼相待。与此同时,子产雄辩地论证了郑国奉事大国的尽心尽力,列举了一连串的例子。最后,抛出一个结论——不懂得体恤郑国的大国不值得奉事。把晋国抛来的选择题变换了一下说法重新丢还回去——要不要体恤正国以礼相待,你们自己看着办!

襄公二十二年秋,七月的辛酉日,鲁大夫叔老去世。这里的叔老是鲁文公的曾孙,公元前557年,叔老以鲁国大夫身份会同郑简公、晋国荀偃、卫国宁殖等一同讨伐许国。公元前553年,诸侯联盟讨伐齐国之后,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原则,叔老到齐国行聘问之礼,将齐鲁外交带向新天地。在这里,《春秋》记录叔老的去世,也是在表彰他的功绩。

襄公二十二年冬,鲁襄公同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子、邾子、薛伯、杞孝公、小邾子在沙随之地会面。鲁襄公自沙随之会回到鲁国,举行了告庙仪式。

一年前的冬季,为了惩处被执政大夫范宣子挤兑出逃的晋大夫栾盈,晋国组织过一次盟会,专题商讨如何在诸侯国间彻底封杀栾盈。襄公二十二年的这一次盟会,仍然是这个主题。只不过此时,栾盈躲在齐国,范宣子有了更为明确的“敲打”对象罢了。

两年里,因为邦国大夫间的私怨,两次劳顿诸侯国君进行盟会。此时的晋国,完全没有了霸主国的宽仁。

楚国处死了他们的大夫公子追舒。

《左传》详细记载了这件事的始末。楚国大夫公子追舒,因放纵自己的宠臣,而为楚康王所不容。楚康王连续三次趁着散朝前的机会对追舒的儿子演苦情戏——一声长叹,然后涕泪涟涟。追舒的儿子弃疾明了楚康王意欲处置自己老爹的意思后,明确表示出于孝,自己不能参与楚王的行动。出于忠,自己不敢泄露楚王的意图。

得到弃疾的表态后,楚康王处死了大夫追舒。为父亲收尸后,逃亡是不忠,留下继续做官是不孝。弃疾选择了自缢而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观义172:襄公二十二年·楚康王的眼泪“杀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ecf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