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写的,有些并不是小事。感觉都是大事。
2)
先吐槽一下这四天的培训。
导师是位老太婆(好像只有五十多岁,但是感觉有些老)。很多人说她厉害,我也觉得她厉害,因为她上课时,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氛,她是在用她的威严营造这个场。
比如说,有学员迟到,从前门进来。她本来正在兴头上给学员们答疑,瞅见这位学员,立马满脸不高兴,扔出一句:“来迟到了还招摇过市!”吓得那位学员灰溜溜地坐到迟到席上。
比如说,她正在讲课,下面会有学员互相嘀咕两句。她看见后,会直接对说话的学员大声喊叫:“某某你滚出去!”本来讲课声音很温柔,但是在这个时候语调高昂,语气生硬。“滚出去”这三个字我现在肯定不会说。
就凭这两件事,我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
助教团长在总结时说:“这几天我经常训我们的助教。”我就不明白,都是成年人了,且这样的学习都是自己愿意来的,需要用“训”来管理吗?还有,每天上下午的学习,助教团长会在过道里走来走去,盯着那些看手机的人。这样的学习,是在一种严密监视下,有些恐惧。
我总觉得,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柔性的方式抵达,为什么要那么凶巴巴呢?
更何况,这本身就是让我们有“积极素养”和“积极教养”的课程。说的和做的,分离,还有什么示范价值呢?
安全感?没有。示范?没有。
希望下一阶段遇见的导师和李俐老师一样,让人怀恋。
3)
高考成绩揭晓。
一面看别人家的孩子考得多么好,一面看有才的人的高考总结,特别是关于四川高考。
然后再一面看着一些学校晒成绩。多少人参考,700分以上多少人,重本率多少,本科率多少,平均分多少,那数据真叫一个好。
甚至有的校长还这样晒:自己的初中学校有一个孩子,当初考上另一所高中,现在成了那个县的状元。
下面一大群为他鼓掌喝彩的人。
每次看到这些,我会觉得悲哀。
首先,那些名校们,可是掐尖的啊,学校考好是理所当然的事儿,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显摆呢?
如果我们都去追捧状元是我们学校教的,而状元只有一个,除去状元剩下的学生,那为什么就不敢大方承认那也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呢?为什么就不去炫耀除成绩以外的东西呢?又尤其是那些最落后的学生。
是不是那个状元曾经就读过的小学、幼儿园都应该庆贺一下炫耀一番呢?
全民关注高考,高考一直都很热。
而我的心里,考得好不用炫耀,考得不好更要关注。
这世界上的所有事都是“未完待续”,所以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口子而已。
如果他有快乐的心态,有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以及家人,与高考考在哪儿有多大关系呢?
4)
虽然吐槽了四天的培训,但还是有好处的。
好处之一便是每天早上和宁一起逛永陵公园,从1个小时到半个小时,我们边走边聊,既锻炼了身体,又厘清了自己的认识。
好处之二便是继续我的修炼。今天一进教室,我对孩子们说这两天,我一定做到不生气,彻说要保持微笑。上了三节课,虽然有几个孩子兴奋得不行,但我一定选择笑眯眯地看着他。
今天,挑战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去批改他们的作业,没有自己找不痛快。
对了,今天穿了一件运动装:红T恤+黑短裙。一进教室,有几个孩子都诧异地看着我。若曦说:“看上去青春飞扬哦!”悦微说:“你穿得好奇怪哦。”他们说什么,我都笑呵呵地接受。
5)
还有一天上课时间,后天考试。
结束一学期。
总有期待,也总有失望。然后就在期待中,就在失望中过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