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孩子的哭泣,核心原则是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避免否定或压制孩子的感受。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操作:
1. 第一时间回应,不忽视
蹲下来与孩子平视,用温和的语气回应(如“妈妈看到你哭了,是不是很难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被关注,不是“没人管”。
2. 接纳情绪,不否定
避免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而是认可孩子的感受(如“玩具坏了,你一定很伤心”“被小朋友拒绝,你会委屈对不对”)。孩子哭是因为情绪没处释放,接纳会让他们更快平静。
3. 倾听原因,不打断
等孩子哭声变小后,轻声问“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哭吗?”,耐心听他们说完(即使原因在成人看来很小),这是了解孩子需求的关键。
4. 安抚+引导,不代替
可以抱抱孩子、递纸巾,用肢体安慰传递安全感;情绪平复后,再一起想办法(如“玩具坏了,我们试试能不能修好不?”),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只靠哭发泄。
同时需避免3个常见错误:
- 不要用“买糖/看电视”转移注意力(回避情绪,孩子没学会面对);
- 不要说“哭就是没出息”(否定自我价值,孩子会压抑情绪);
- 不要威胁“再哭就把你丢下”(加剧恐惧,破坏亲子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