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家哲学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尚贤,使民不争

作者: 风雨如慧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20:23 被阅读1次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崇尚贤能,使人民没有竞争的心思;不以稀少难得的物品为贵,让人民不会生出盗取之心而去偷盗;没有让人产生欲望的东西,让人民不会受到各种诱惑而乱了心志。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减少人民的心思,让他们能填饱肚子,志向变得弱小,身体变得强健。一直让人民的没有多少知识和欲望,一派安定太平的景象,擅使小聪明的人就不敢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不用做什么却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这一章讲的应该是古代治国的方法,按照当时的社会发展,周室衰微,诸侯割据,分封制瓦解,战乱四起。各方面条件,治国使不乱是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虽说这手段有点偏激,但是这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

当处处战乱,百姓没有稳定的家园,没有安定的环境修养生息。吃饱肚子成了奢望,于是处于绝境的百姓不得不想出法子来求生存。圣人的治理方法就是先让百姓有个稳定的环境得以修养生息,乐于耕种,生产出足够的粮食,生存的要求得到满足,就不会千方百计的变着法子去谋求其他。而前面那些“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就是要“虚其心”,让百姓没有那么多心思。

正如我们现在开玩笑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付出的比我少,凭什么你的地位比高,享受的待遇比我好那么多?这种地位待遇的巨大差别会让百姓挖空了心思削尖了脑袋去争取,于是就有了争抢的心思。同样是东西,为什么你的东西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反而比我的贵重那么多并且能换取大量的财富?就会有人想办法把东西弄过来。

这些东西时刻诱惑着百姓的心。谁都想不用辛苦的去劳作就能得到更多的财富,谁都想得到更大的好处。于是欲望和纷争就出现了,乱象四起,百姓不得安宁。谁还有心思去耕种那一亩三分地,地还不一定是你的,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上交。好东西都被上层的人搜刮了去,百姓吃都吃不饱,谈何生存?

圣人之治就是不要去除这些不平等的待遇,能让百姓安于居而乐于业,不去打扰百姓的生息,发展生产力,既而国富力强。

相关文章

  • 【经书】道德经3(治国理政)

    一、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断句: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 (文魁大脑读书会)张雅墨54/60《老子他说》阅读时间:201

    阅读笔记: 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使夫智者不敢为之,为无为,则无不治。 1、不尚贤,使民不争 在老子的...

  • 03章 无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贤:标榜贤良,崇尚有为。“尚贤”是专制社...

  • 摘录|《道德经》第三章节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道德经》个人学习笔记(二)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不推崇尊尚贤位,则百姓不会为贤位争抢。尚...

  • 略读《道德经》第三章

    略读《道德经》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断句:[不尚‘贤’...

  •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一个领导阶层,不管对政治,教育或任何事,如果不特别标榜某一个标准,某一个典型,那么有才智的人,会依着自然的趋势发展...

  •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 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曾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我想,老子说的这个情况,是在理想社会,天下大同。 我们国家的理想社会是共产主义社...

  • 不尚贤,使民不争

    昨天新闻刚曝光了假冒清华录取通知书事件,今天百度热点又冒出来了湖南双胞胎分别被清北录取的新闻。看来这是在蹭热点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尚贤,使民不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d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