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颠泠风道家哲学国学与传统文化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作者: 风雨如慧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18:53 被阅读67次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大道永恒,周行不辍。所谓谷神,不是大道本身。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初开一片虚无,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作即为有,同谓之玄。玄牝,玄之母。

谷神即为大道化生的一种灵性本源。大道有灵则可化生有无,有无出则天地万物兴焉。当谷神死去,没有了灵性,就没有了后续发展,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源为一,有无为二,三就是虚数,后有万物。

而谷神就是灵性本源。本源也有生死之别,死的本源缺乏一种动的发机,姑且称之为灵性,本源的状态是非常接近死的状态的。本源因为是本源,它必然是极其浓缩极其单一的,这个单一表现为它的对立统一的存续依据都是相互融合的,不生也不死,进一步则化为生,退一步则即为死。

生就是动,动就是有,动的状态其域界在“有”这个世界里相对于死来说是极为广阔的,而死的域界是很小的,因为事物一死就会立刻消亡进入“无”的范畴,而我们处在“有”的范畴感受到的东西也都是“有”,所以我们更多的看到生,而死则只在这个世界留下一丁点的残痕。相对于生的广阔域界而言,本源的不生不灭状态对我们来说,更接近于静止即为死的状态。

如同一粒种子,它处在不生不灭的状态,既保证了它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又能够维持现状不去生长变化。相对于树木的漫长的一生这样广阔的生的域界来说,种子处在生的起点这个随时会变为死去的这个域界真的非常微不足道。事实上本源对于生和死的距离是一样的,只不过死的域界在“无”的范畴,我们是看不到的。充斥我们眼界是生的域界,而把本源边沿化了,所以会觉得本源接近于死的状态。

而本源是没有生死之分的,有区别的是本源会走向哪一边,所以初始的发机很重要。本源可以永远都处在本源的状态不演化,这相当于是死了。而有灵性的本源才会演化而出化生万物。

“谷神”这两个字本身就说明了问题。“谷”为虚,虚则纳,纳则有。虚才能纳物,纳物则成“有”,“有”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只有虚才能成为“玄牝之门”,才能成为母。“神”为灵,有灵才能成物。物之生也,其神不死。所以虚加上完整的灵性,就可以创生万物了。虚即为“无”,“无”加上最重要的充当“无”和“有”之间的桥梁作用的“灵”,就是谷神的真身。这就很好地验证了“有生于无”这句话。那么这样看来,本源分化有无的时候,先化为无,再有灵性出现,于是就成了谷神,接下来就是造物了,物属于“有”的范畴。

所以谷神有灵不死,称之为玄之母,大道本源所生灵性是天地产生的根源,生生不息,用之不尽。

相关文章

  •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忽说八道(二十三)

    天南海北读《老子》7 谷神玄牝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 生生不息,永无穷尽——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9)

    ​道德经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

  •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動。 【释义】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比喻道的元神...

  • 6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溪谷,形容有生命,泛...

  • 道德经第六章

    马王堆帛书校注: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王弼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

  • 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道德经6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玄牝之门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道德经学习笔记6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网友评论

  • 知玄鸟:玄牝,是至上的具生生不息之功的牝母,又神如永不会消亡的山谷生养着万物。这个玄牝又如一扇开启天地万物的大门,所以也可说犹如天地的根。它连绵不绝的存于天地,其生息的展演自然而然,从不显现出勤快勤奋勤劳的模样。
    我将其字面解释成这样。似乎更宜普通人理解。
    道是否在万物之先存在着,老子也仅是存而不论假设有存而已,道生一并不真的有个道会无中生出这一之有,但老子只是借助这文字模拟化表述。道生一的生,其本质为何极为关键。生即有变、动、玄的含义。变与动是万物永恒的动力之源,道即是变动所形成的轨迹,向上溯可极源谓之玄,故天叫玄天、其色玄。玄牝即追溯万物生变由来至极的那个生发机理。
    从古代到现代知识体系均己知:宇宙万物归根结底都可视同是空间与时间构造体,又这空间时间的本质也就是运动所形成轨迹及随带来的变化结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万物。这一句话就是空间时间由来轨迹的根本描述。而非简单地从无变有及至万物的表象描述。明此,方可真解通解道德经全文。
    仅供考参。
    风雨如慧:@知玄鸟 那空间之前呢?
    知玄鸟:@风雨如慧 此有指万物之实体,此无指万物未生未成之空。即空间未成为无,空间已成为有。
    风雨如慧:@知玄鸟 原文有一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柏陌笙:道既是天地万物的始源,又是宇宙间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关系。 而不是在于某个部分或某种性质的界定或划分。 大道清虚空灵,变幻莫测,永不寂灭,是缔造生命的神秘的母体。 万物皆生于道,是为天地根,如果有养,则绵绵不绝,常存理用,则不乏矣
    风雨如慧:@柏陌笙 母性的生殖器官是不是空谷,有谷神也就说有灵就可以生育。这个灵你可以理解为灵魂。这是最简单粗暴的表象理解。我不知道如何向你解释其中道理。
    柏陌笙:@柏陌笙 大部分人理解的可能是五谷之道,并不是很理解,道之本源的意思。虽然个人理解不同,但是大致上最好不要引起误解。
    风雨如慧:@柏陌笙 道是一种关系规律。这说的只是泛指的道,并不是某个点的道。生于道的那个道才是定点于生之前的道。而那个道可以稍微地描述一下。
  • 石竹:所谓的共享,如果针对有,就不好做到都有份,因为人面临的有是有限的,也只有在道的层次,才会有真正的共享,它无穷无尽。所以老子提倡不争,凡是有限的资源,都不去争,一是体现了慈,一是得到了道,就是最大的财富,不必去再争其他。这样的理解,您觉得呢?
    风雨如慧:@屿木 好吧,正所谓“大有若失”。可以跟大直若屈那些组一排了。
    石竹:@风雨如慧 您说得很好,认可。

    这些是看到您文章里的有、道联想到的,没按您的思路来。 😊
    风雨如慧:@屿木 不争是为了不拥有,不拥有也就没有失去。拥有和失去是一对阴阳,有阴就有阳。不争就是处于阴阳未分之时,相当于本源未分化。放在哪里,你能用却不必拥有,所以你也没有失去。这样就能像道一样长久。这也是一种大的象。就像一个国家的国王,整个国家都是你的,你何必去跟一个农夫去争夺财产?天下万物都属于道,所以道从来都不争,这是大有。而圣人同于道,所以也不需要去争。
    不得不吐槽一句,你这句话跟我的文章有什么关系?

本文标题: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gv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