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不知道,也许我们随口而说的口语也是有历史的。我觉得最有历史的是湖北人的那句“不服周”。有历史到多久那,两千多年了。其实这句话的来源很简单,春秋时期,楚国在南方兴起,但楚国不是从周朝开始就有,一开始就受封的国家。它有了影响力后,也跟周往来,周把楚国封为子爵,但楚国国君很不乐意,他们觉得他们就是王。所以看现在看看历史书,我们看到了楚庄王,楚怀王,但看《春秋》就会发现,那里一写楚国国君就一口一个“楚子”“楚子”的叫。因此,楚国人就是不爽,所以就大喊“不服周”“不服周”,就是不服你周王朝,现在就是不服气的意思。
还有一个字我们也经常用它组词,大家先来体会一下——胡说、胡乱、胡扯、胡编。大家发现没,没一个好词啊,为什么尼,这个“胡”字,在古代胡泛指我问周边的游牧的少数民族,我们中原大国,看不起那些少数民族,认为他们不读书,没有文化,所以他们说的话自然是“胡说”,他们做的事都是“胡乱”的事儿,他们的故事都是“胡编”,这也是古代传承下来的。
到了近代,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清朝闭关锁国的国门,带来了屈辱的压迫,也带来了许多新奇玩意儿,于是这些东西多年以来的称呼,都有个“洋”字。这个大家肯定体会颇深。比如现在还有许多老人家,管火柴叫做“洋火”;而西红柿被叫做“洋柿子”,我们还记忆犹新;还有“洋葱”。
湖北,加油!武汉,加油!面对肺炎疫情,我们“不服周,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