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我通过喜马拉雅FM,一块听听,十点课堂,唯库,千聊等平台,买了好多课,花了好几千块钱,感觉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好像什么东西对于我来说都很有用,心理学,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效率管理,写作等方面的。
我买的课90%以上的都听完了,有的课听了一遍,有的课听了两遍,有的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到现在还有一两门课是处于荒废状态,家里还有一二十本书没有看,最后只是感动了自己。我反思了一下,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学习没有选择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书的人,从五岁开始读书,看了很多书,小时候读365夜,读儿童画报,故事会,儿童文学。
我确实是读了很多书,而且从小就有些孤独,我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可是读了那么多书,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读了20多年的书,也没有学会读书,只是完成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走马观花地读完了一个又一个的段落。

好像找到了一种心理安慰,觉得自己读完了那么多的书,也变成了一个学富五车渊博的人了。
其实我读的那些书都是没有用处的,质量很低的书,用来消磨时间。
直到最近一两年我才开始学会读书,原来读了那么多的书,却没有运用到实践中,也没有转化为能力,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让自己的眼睛变得越来越近视。
读书和在网络上买课程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只不过读书更需要聚精会神,更需要专注,听音频课,听一会儿也许就会走神了,而读书如果走神了,就看不下去了。研究表明,视觉比听觉更容易被大脑记住。
互联网时代信息汗牛充栋,要学会筛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拼命的在网上买课,想通过知识付费,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和焦虑。
买那么多课,花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收效甚微,感觉每天都有很多任务,每天都在学习,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每天都疲于奔命。
为什么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他们没有运用到生活中。
二、学习没有目标和方向
直到听了很多课以后,我才发现有些课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就好像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很多书的内容都有重复的地方,一本书可能有10%到20%的东西是重复的。
到现在我才清楚的知道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最需要的是掌握读书技巧和学习方法,考试方法方面的书,当然写作的书,心理学,时间管理,情商管理的这些东西也非常需要,但是由于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导致什么也干不成。
从前我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总是被很多东西吸引,想读书考试,又想练习英语,还想学习写作,各方面都想要,结果精力分散,什么都没有做好。

现在更加深入体会到要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有些事情如果这个阶段你不去做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以后我必须忍痛割爱,把那些不切实际的,不是那么有用的都删除,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三、重收藏,轻管理
很多人家里都很凌乱,东西乱七八糟的,桌子上,沙发上,床上到处都有。
知识管理就好像一个人管理自己家里的东西,衣服放哪里,袜子放哪,书放哪里,伞放哪,需要有一个分类。
因为家里管理得不好,所以知识也管理不好,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我终于知道要把我的东西分类进行管理,也要把我的知识进行分类管理。
如果一个人只是不断地汲取知识,把它保存下来,存在手机里或者是电脑上,存在印象笔记里不去用的话,那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很多人的通病都是看到一篇好的文章,看到一个好的培训课程都把它买下来,然后存下来,永远不会去看。

就好像建筑工地上的砖,每天拿一块砖来堆在那里,堆的乱七八糟,也还是一堆砖,不能形成房屋。
所以,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形成体系,比如你可以把写作方面的东西放在一起,把时间管理的东西有放在一起。
当你需要的时候,再把一个一个的模块拿出来,分析和运用。
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有针对和目的性,要有一定的目标,不要看到什么东西就拿来存下来,看到了什么课就买,买下来存着,这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四、没有运用和执行
假如你学习了番茄工作法,你清楚的知道番茄工作法的运用方法,但是你没有运用到你的学习当中,也是没有用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很多人都是懒癌和拖延症的患者,存了很多东西,很多时候都知道这些东西要运用才能发挥用处,可就是执行力有所欠缺。
这么多年我一直说要考试,可是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因为工作太忙,身体不好,总是没有成功。
而且考试难度比较大,题目也比较难,总是等到快要考试的前几个星期我才开始复习,这样是永远也考不过别人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害怕开始,一看到这些题就头疼。
那就是没有执行力,拖延的后果,其实,我的计划和目标都是很清晰的,只是执行力太差,经过这些反思之后,我想我要开始坚持。
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正是这一点一点的差距的累积,最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
能够逐渐打败拖延症的,那就是每天做一点,用一种微习惯来坚持,一天看10分钟的书应该不是很困难吧?别要求自己一下就要看1个小时的书,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坚持10分钟,逐渐地坚持下去,每天增加1分钟,时间长了,一旦21天过后形成了习惯,微习惯会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万事开头难,一旦开始了,就会变得容易,就好像写作一样,总是第一句写不了就无法继续。
所以不要太追求完美,追求完美,也会导致一直拖延,开始做吧,哪怕做的不太好,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一旦开始,才有可能变的更好。
这是这一年多来,我对知识付费的反思,对读书的反思,也是对自己的反思,人,需要经常反省自己,每日复盘,对自己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不断地提高自己对问题的把控能力,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能力,最终你会变得异于常人。
(点个赞,表示朕已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