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一书。这本书写作风格有点儿奇特,采用了类似于于场景化和纪实性写法,设计了几个人物。模拟整个问题化学习研究过程,试图还原或呈现研究过程,让读到此书的人以启发。这种风格有强烈的代入感,读感比理论著作要轻松一些。
今日开始读的是“认识问题化学习”。为了便于其他没有书的同事读书,我摘录一些重要的问题呈现。如下: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二,什么是问题?系统学习中会有哪些问题?系统与新一轮课程改革与问题化学习的结合点在哪里?
问题化学习首先肯定要搞清楚“问题”。
究竟什么是问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就是指在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由“决定”“目标”和“障碍”,这三个成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中的问题既包含了学生学习的信息,也包含了期待的学习结果障碍的克服,同时表现为一种学习过程或认知程序。
在具体的课堂中,问题一般通过设问、疑问句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假如等形式,也可以呈现为有待完成的任务,可以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或是在真实的状态下,所面临的困惑,挑战机遇欲达的目标等问题,可以是练习中的习题,也可以是课堂中讨论的议题,更可以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第二,问题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问题?
它不仅具有本体论与生存论的意义,它更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意义。
首先问题具有定向功能,它大致规定了认识的方向,划定了探索的大致范围,指出了思维的基本视角;其次,问题具有组织的功能,它是认识活动的枢纽,是心理能量和心理资源的分配器,在此问题还具有激发的功能,就像一盏智慧之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最后问题还具有评价的功能,可以验证人们思考的深度,掌握的程度。
在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哪些类型的问题?最常见的是,何?如何?如何?若何的问题。麦卡锡的分类法即是如此。此外依据不同认知层次也可以有不同的问题类型,如记忆的问题,理解的问题,运用的问题,分析的问题,评价的问题与创造的问题。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也可以分为老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解决,疑难题的解决以及问题的发现。事实上,按照不同的视角与维度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分类。
怎样理解我们提出的问题或学习?问题化学习就是通过系列的问题,来引发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它要求学习者对问题的自主发现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可持续的问题,系统贯穿学习过程和整合各种知识,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达到学习的有效牵引,实现知识的连续建构。
问题化学习是如何认识问题的?广义的问题观和狭义的问题观,还有系统的问题,关动态与发展的问题观等等。
问题化学习的问题和学习有哪些特征?
第一,广义的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中的问题,涉及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因此是一种广义的问题。解决在学习理论中与问题化学习概念最激情的是教育心理学中狭义的问题,解决与基于问题的学习。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看,三者并没太大区别,都是通过问题来建构自主学习过程的活动,但问题解决是涉及高级思维水平的智慧技能,基于问题的学习则侧重于复杂的真实的鬣狗性问题的探究,同学习类型来说,它也属于狭义的问题解决。
持续的学习行为问题,连续体研究的启发问题化学习更强调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及围绕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连贯状态,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促进学习的有效迁移,实现知识的连续建构,它更侧重研究一连串问题解决的学习行为,探索一连串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这种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和持续的问题,连续体的学习规律,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而不是单个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三,以问题系统来展开问题,系统类的问题,语文之间可以有不同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层次关系、递进关系、延伸关系、平行关系、含包含关系、表里关系等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理顺关系和思路,实践证明,了解问题,系统内部问题间的关系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以学习为中心与问题教学以及其他基于问题的教学相比较,从价值取向上讲,问题化学习更强调以学习为中心,但它不是学学生中心主义,更不是学科中心主义和教师中心主义,这种价值取向决定了它更侧重研究学生的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兼顾学科课程要求与教师的教学引导。
三、问题和学习与现有的一些基于问题的学习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提出的问题化学习以及问题化学习的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题外学习的问题解决,既包含了狭义的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只向广义的智慧技能,比如加勒把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因此,与提问教学不一样,问题化学习尽管也可能与问题作为线索方法来推动学习,但它并不仅指向内容遇上的问题解决,它只向发展学生高级智慧技能,这也就意味着问题外学习不仅体现为师生的问答,还体现为更为复杂,学习方式包括pbl等中的一些方法。
其次,问题和教学中提出的教学问题集的思想是对其他机遇问题的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也是问题化学习的理论依据之一,教学问题及在我们问题完学习中被称为问题系统,它有着坚实的学理基础,但是我们同时认为问题及或者说问题系统的有效性,丰富性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果教材内容学生等,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考虑问题产生的方式,事实上,问题产生的方式体现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起始的价值取向,也因此问题系统的产生与设计是学科问题为基础,可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的三位一体为思考起点,通过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
四、开展问题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一准确把握问题外学习的特征,开展问题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必须紧紧抓住问题化学习的本质特征,一些重点概念以及它的一些重点时间内容。
例如,如如何三位一体问题化学习设计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问题系统化优化等重点?在问题系统及其优化三位一体问题的产生问题外,学习的过程涉及问题化,学习的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和反思。
必须始终贯彻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问题产生即使问题外学习设计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使问题化学习有了区别于其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学习的明确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的章,无论是基于新课改理念的落实,还是基于质量分数现实的思考,三位一体都是当前实现新课程最为切实可行的操作。
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问题或者问题系统类型在不同学科上体现了其试用上的差异性,我们有必要强调问题化学习,不可能也从没有试图脱离学科教学,而且研究他遵循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规律
注重同伴兼同伴间的互动与合作,无论是哪项研究,同伴间的互动和合作,始终是使研究与实践成果最大化的有效保障之一
始终理论联系实际,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不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句话也许并不一定是真理,但在新课改背景下,转变观念,改进实践,提高效能,需要我们老师切切实实的去看些理论,学习理论,用心理论能够有效提高理论学习效率,孝义的方法之一,就是带着问题课题去看书,始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炼实践智慧,逐步走向智慧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