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于尘世刹那绽放,瞬间凋零。粟碧婷先生曾在《大红袍》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昙花的情感:“我不喜欢昙花,牵牛花,于尘世绽开短短一瞬,便掩面而去,楚楚可怜的样子,带给人的只是干着急。有什么办法呢?尤其是昙花,哪怕是再美的景致,人们也来不及细端详,须臾间便成为过客,分明让人跳脚的事情。”
与此相比,牡丹花似乎略胜一筹。他们好比热恋中的人儿,不做作,不保留,不故作深沉,全心全意绽放,一腔热情毫无保留。他们是富贵自信与美丽的象征。而昙花,稍纵即逝,人们来不及仔细观赏,便早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或许,昙花自己才知道,那短短一瞬间的绽放,付出了它多少的艰辛。人生,不也如同那瞬间绽放的昙花吗?及时“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我们也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只想在这短短一瞬间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
身处尘世中,每个人都会于高考“狭路相逢”。就像古人十年寒窗苦读,进京赶考,一招好运来袭,便可退去青衫,红袍加身。那时人们只惊羡他们的风光,却忽略了风光背后清透泪水的心酸史。
于深山古刹,听暮鼓晨钟,品清茗一杯,看小桥流水,读好书一本,弹《无虑》一曲。古往今来,这是多少人渴望的生活啊!但又有多少人活成了自己渴望的模样呢?因为做不到昙花的厚积薄发,所以注定活不成“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因为做不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所以注定活不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纵观古今,多少成功者的背后是昙花般的辛酸,蝉鸣声的痛苦。李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才会有褶褶生辉的九百诗篇。毛泽东有“欲与天公试比高”,才会成立新中国。张海迪有经历挫折的苦难,才会有文学著作《轮椅上的梦》。
风雨后是阳光,泉水后是喷泉,毛虫后是蝴蝶。昙花绽放的背后是辛酸。蝉儿鸣叫的背后是痛苦,磨难的背后才是成功。所以,在羡慕雄鹰展翅翱翔时,不妨想想山谷之下那顽强的生命力;在羡慕梅花“暗香浮动”时,不妨看看寒风之下那坚强的毅力;在羡慕邓稼先的辉煌与成功时,不妨想想那个大漠深处风餐露宿的平凡之人。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轻轻地来,又悄悄地去。惊鸿一瞥,刹那繁华,刹那凋零。我们需厚积薄发,持之以恒,披荆斩棘,方得人生精彩无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