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给我指明了方向:
发核心,写论文,弄专利! 做课题,创课例,少烦恼!
我不喜欢假的东西,如果现在所做的德育工作,都是虚假的话,那我一定就不干了。如果我能够看到结果,确实是对学生有所帮助的,那我就尽自己的努力,让学校变得更好。
如果我的工作无人理解,那我就选择离开。一个人能够在学校安身立命,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课程能力。不管是班主任也好,德育也好,语文也好,只要能够把课程开发好,那就可以有很好的进步。
借助这个工作平台,绘制心中理想的小而美的学校蓝图。如果,我们能够使用跨学科的思维来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我相信会有很多美丽的风景。
学校主张让班主任带着学生擦桌,目的是希望桌子干净。劳动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大家擦桌子,学生们进行实践,然后班主任进行维护。这样老师的课有了内容,学生们有了劳动成果,班主任成了一个呵护者。资源得到了合理地搭配,大家都做了自己擅长的侍寝。
课程老师指导+学生实践+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组合,这就是现在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
如果我们想做跨学科的德育主题教育,订好了主题。然后进行头脑风暴。
1任课老师参观,大家从自己擅长的角度,思考能够切合主题的内容,准备一个10分钟的微课。
2学生集体参观,大家从自己想象的角度,思考能够做的组合,准备1个2分钟的展示。
3家长放学参观,家长从自己的经验角度,为这样的课题贡献自己的思考,这样会更加有意思。
4专家学者参观,审查老师们的思考内容,然后提出更加专业的思考,这样课程就实现了。
如果我不能站在一个更高更累的位置上,这样的资源就无法进行有效的配置,心中的想法就没有展示的平台。所以,我当班主任也好,当德育主任也好,当语文老师也好,本质上都是一种课程育人的能力。只不过,当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是看的见的课程。当德育主任,是看不见的课程。
扫地小能手大赛。
1教学楼前进行宣传。
2班主任处进行报名。
3在学校的主席台上进行展示和学习。
4学生总结自己的扫地方法,老师进行宣传。
这样的课程,是我无法在班级的舞台上进行展示的。跨越班级,不以班级对具体对象,以兴趣小组进行对接。要简单,要实用,要有效,要有趣味。
希望这不会影响我:发核心,写论文,弄专利! 做课题,创课例,少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