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赋只是能力的起点,每个人都有增长的潜能,而思维方式的改进就是一种机会”。”
01
—
在前两天的文章中,我对“长处”做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定义:
我觉得,长处并非仅仅是天赋,它也可以是与生俱来的性格,还可以是后天培养的技能,更可以是因为热爱而衍生的特质。
所以,按我的逻辑,天赋仅仅是先天的优势而已。
天赋只是起点,更多的还是要靠后天深入地学习与钻研,
比别人更早更多地发现某个领域的做事规律,并运用好它们,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就好比,梅西确实是一名天才球员,但如果他不能持续自律保持状态、不渴望竞争、不向往荣誉,那同样也不会获得成功。
02
—
人性中有一种固定型思维,认定“天赋决定一切”。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人多多少少有些“路径依赖”,不太想去接受有挑战性的事务,一旦涉及打破舒适圈的事,产生的结果就是“对抗”。
更可怕的是:
这种思维的人,会试图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甚至拒绝学习,拒绝开放,把自己锁在认知闭环中,无法成长,无法前进。
其实,天赋只决定起点,经验只代表过去。
在当下这种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也许先天的“优势”,马上就会变成后天的“劣势”!
03
—
前几天,我听了梁宁老师的“增长思维”课程,有句话正好能表达了我的想法:
“天赋只是能力的起点,每个人都有增长的潜能,而思维方式的改进就是一种机会”。
我虽然觉得我没多少天赋,但我依然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就看我如何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比如,今年以来,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能“反思”自己了--用心留意每天工作生活中触动自己的点。
又比如,我觉得我能做到“刻意练习”了--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生活中。
还比如,我主动跳出自己固守的圈子--我希望学习多个不同领域的知识,看到别人还能那样思考,还能那样做事。
所以,我觉得我当下的思维方式是:
我能找到自己先天的优势,发挥好自己的长处,我也认为我后天能发挥潜能,改变自己。
也许,这种强烈的成长信念就跟世界杯上的梅西一样,正在驱动着我向着“心中的金杯”而努力。
04
—
另外,对于增长,我还有个特别深的感悟:
人潜能的增长与事物的增长一样,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在达到某个临界点之前大致呈线性关系,但在临界点之后则随着时间的演进转变为指数级关系。
就拿“深度思考”这件事来说吧。
我认为的临界点就在于:思考能从“表象问题深入到本质问题”!
如果我只会从what或how的角度去思考表象问题,那就只能停留在临界点之内,一分思考只会带来一分收获。
但如果我能站在why层次进行本质问题的思考,那就跨越到了临界点之外,是思维方式的极大提升,一分思考就会带来十分收获。
所以,对待个人的成长问题,不应该只有线性思维,
而是要对指数级增长有足够深刻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充满足够的想象力。
05
—
最后,总结一下:
增长思维,是看待自己的一种态度。
天赋只是起点,想要取得成功,更多的还是要靠后天深入地学习与钻研。
我虽然觉得我没多少天赋,但我依然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就看我如何改进自己的思维模型,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人们往往被自己的天赋限制住,但事实上,人们可以学会任何事情。”
另外,对待自己的个人成长问题,不应该只有线性思维,而是要对指数级增长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这也意味着我要有远大的志向,还要不断地改进思维模型。
让自己成为一个增长思维的人,具有学习意识,能接受自己暂时的不完美,愿意随时打破自己狭隘的思维,不断改进,相信认知是可以提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