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向内求这个话题,我们都知道向外求是一种执念,任何执念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上的局限。向外求意味着我们是期待外在的环境来满足自己,但是外在的环境显然是不受我们所支配的,我们也就一定会陷入到冲突内耗中。
就向我们现在重庆的天气,就好多天都四十多度了,向外求的人就会祈求老天大发慈悲,赶快下雨降温,但是老天肯定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显然是支配不了天气的,所以愿望也就一定会落空,从而抱怨上这个鬼天气。
而向内求则是我们意识到,外在的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当我们对外在没有了期待,我们确实也就会少了很多的冲突对立,这种生活态度确实就会比向外求会少很多内耗。
但是无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求,其本质就都意味着我们有所期待,只是我们实现期待的方式不一样,向外求是祈求外在来满足自己,向内求则是自己来满足自己。但是我们自己显然不是万能的,我们很多的期待是无法实现的。当期待落空时,我们就同样会失落。
这时我们又会说要得失随缘才是向内求,但是只要我们有所求,就肯定不可能做到得失随缘。只有当我们一无所求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得失随缘。所以向内求的本质是要做到一无所求。
但是一无所求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需求了,我们人活着就有需求,但是我们的需求有两种,一种是来自本能的需求,另一种则是来自思想的需求。来自本能的需求意味着没有需求者“我”这个主体存在,而思想的需求则是指有需求者“我”这个主体存在。
就像我们肚子饿了,就会有对食物的需求,如果我们的需求是来自本能的反应,那么只要是食物,无论是小面、米线、还是火锅烧烤就都能满足我们,我们的需求也就很容易满足。但是如果我们的需求是来自思想的反应,那么我们对食物就会有各种选择,就像很多人到了吃饭时,就都有选择困难症,就是因为有了思想的出现,也就有了“我”这个主体的存在,也就有了各种冲突内耗的产生。
这种源自本能的需求也就是我们本心的外在呈现,所以真正的向内求是要去找回我们的本心,有了本心我们的行动就是本能反应的行动,也就不会有行动者“我”这个主体存在,没有“我”这个主体,自然也就无关乎得与失,我们也就能做得真正的得失随缘。所以真正的向内求是要去找回我们的本心,而不指依靠自己来满足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