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中国哲学家认为,“太阳早晨升起,是从阴气中出来的;日落看不见,是又回到阴气中去。阴气昏暗,所以隐没看不见。”王充在论衡里不以为然,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辩驳,。王充认为,按实际情况说,不是从阴气中出来,也不是回到阴气中去。用什么来证明呢?因为夜晚是阴气,阴气很昏暗。有人晚上举着火把,火光并不熄灭。夜晚的阴气和北方的阴气是一样的。早晨升起的太阳,跟人举着的火把一样。夜晚举着火把,火光不会熄灭,日暮落山,偏偏看不见,这证明晚上看不见太阳不是阴气昏暗的缘故。再来看看冬天的日出日落,早晨太阳从东南方升起,傍晚向西南方落下。东南方和西南方都没有阴气,为什么要说它从阴气中升起又回到阴气中去呢?再说,星星很小晚上还看得见,太阳大反倒会隐没,可见这种的议论,最终是没有根据的假话。
古人又说:“冬天短,夏天长,也还是由于阴气和阳气的缘故。夏天的时候,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跟太阳同光辉,所以太阳出来就没有遮蔽。冬天的时候,阴气昏暗,掩住了太阳的光亮,太阳虽然升起,就像被遮着看不见一样,所以冬天白昼短,阴气多阳气少,与夏天正相反。”王充亦不认可,按实际情况来说,白昼的长和短,跟阴气和阳气没有关系。用什么来证明呢?还是拿北方的星来证明。北方的阴气同冬天的阴气一样。北方的阴气,不遮蔽星光,冬天的阴气,怎么能使太阳的光亮消失呢?这样说来,用阴气和阳气多少来解释白昼长短的人,所说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可见王充应该有不少的地理知识或者游历的经验,观察还是很仔细,发现北方(高纬度地区)黑白差别比低纬度地区大,以此来辩驳简单的阴阳学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