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准备《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导读课件,边整理课件,边思考讲解的思路。
1,阅读是一件简单的事,还是一件很难的事?
阅读困难/阅读障碍是怎么回事?
曾看过一部印度电影,阿米尔·汗主演的,讲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因为阿米尔·汗扮演的老师的引导,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阅读需要单独学习吗?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以前上学,语文课也没有单独讲阅读。
3,为什么我会觉得文学类(历史)的书容易读,而论述类(专业性强)的书不容易读?
在此之前,还真的没有思考这个问题!
4,阅读的偏好。
5,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是否有助于家长、老师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初中高中乃至于大学期间的阅读?
是否有助于我们自己的阅读?是否可以部分解决阅读偏好的问题?
6,因为一开始没有书,所以准备导读课件的时候,先找来别人的导读笔记,这些导读笔记帮助我找到了这本书的骨架和重点。
由这些“骨架”,现在回过头来看书,变得容易了很多。在阅读一些西方作者写的书时,因为文化差异和写作习惯的原因,要快速读懂他们的著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会建议先看导读,或者听书,然后再来看书。
当然这样容易被导读人或讲书人带到他们的框架里,但是只要我们自己多些主动性,多些“主题阅读”,就可以取长补短,深度学习。
回到父母在孩子阅读这方面的角色,其实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在学校有一位阅读指导老师,那是再好不过。但是在孩子上学之前,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指导老师。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父母在孩子财富观的建立当中,需要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林则徐的家训: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般,我把钱留给他做什么?如果子孙贤良能干的话,有太多的钱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如果子孙不如我,我把钱留给他做什么?如果子孙愚蠢无能的话,留有太多的钱给他反而更增使他犯错。
要不要给子女留钱?
我们不能片面理解林则徐的这段家训,他应该是对特定的事件或人,而发表的个人感想。
举个例子,如果像孔子的弟子子贡,贤而多财,好不好?相信林老先生一定觉得好,他担心的是子孙如果多财,就忘了圣贤之道,丢了志向。
再则愚而多财,人们一想到的是挥霍,如果他不挥霍呢,他老老实实吃“老本”,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不是也很好呢?愚而无财者,其实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要么自己铤而走险,干作奸犯科之事;要么成为流浪汉等社会边缘人员,增加社会的负担。
财富的多寡,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谁支配、如何支配。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贫寒家庭的父母,莫落入“为儿孙做马牛”的境地,为了不让孩子自卑,让孩子在同学面前觉得有面子,勒紧裤腰带,让孩子过超出自身经济条件的生活。
而经济条件宽裕的父母,也不要落入“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陷阱中,一味地“苦难教育”,这样做的用意固然是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增加亲子关系的冲突。
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对于阅读、财商、性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是有待改进和加强的。
不时会问自己,作为家长,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能做什么?不指责、不逃避,从我们自己做起,或者说自己先学起来,了解真正的阅读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好的财商思维、我们都需要哪些投资理财保险的金融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