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跟我抱怨说,最近她喜欢上一个男孩子,但是家里人不喜欢。
家人觉得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男方比女方小了4岁,学历又比较低。
她家人嘴上说的是不会干预她的感情,她喜欢就好,毕竟这是她的人生。
但是,事实却是,家人每次打电话来都会不断说起这个问题,诸如说些:
男方年龄比自己小,以后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看起来会老的快一些,从外貌上看可能就会差得多了。
男方学历低,现在恋爱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好,等以后柴米油盐这么一过,大家很多观念都会不一样,生活就不容易和谐。
当然,家人说的话的确是没有什么毛病,初衷也是为了她好。
但是,喜欢上一个人固然有她自己的想法,父母却在偷偷地试图改变她的想法。
对某些事情观念不同,总会有人想去纠正别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是少见。
当朋友说起来的时候,我就想起最近频繁在各公众号看到的一个标题:《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这篇文章我起初的时候并没有点进去,之后我才特地去找了这篇文章。
文章中,作者通过4个他自身以及朋友的例子说明,为什么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
第一,别以为事实与逻辑天下无敌,它们往往赢不了情绪。(别人不跟你讲理,一个劲的用“修辞”)
第二,不要试图说服愚蠢,愚蠢不接受启蒙。(人都是只能教会那些没有你最终也能学明白的人)
第三,掐架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谁更能耗。(拼时间和精力)
第四,得罪小人可能会遭报复。
作者说的原因的确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
但是我觉得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这个行为后面,我们需要克制的其实是自己的胜负欲。
在文章里,我最喜欢的反而是开头的作者引用的那段话,葛文耀(中国日化领军人物,曾是上海家化董事长)在微博发的这一段话。

大概是跟时代背景,家庭教育有关系吧,我们这代人的斗争意识都特别强,输赢心都特别的重。
有胜负心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有胜负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
胜负心强的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都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愿意积极的去学习和努力探索。
但是,任何东西都要有个度,超过了那个度,就会失衡,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就拿对某件事的价值观不一样来说,有些人就会想教育别人,甚至为此起争执。
这何尝不是胜负心在作祟,非要在这场分歧里争个输赢,非要别人认同自己,觉得自己才是对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完全的相同,我们可以就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就像写这篇文章的作者,这其实也是一种说教,只是方法更为温和。
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厉害,懂得别人多。
而是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很好的激发我们对这些现象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更多角度的进行联系和比较,从而实现自我的改变以及提升。
人与人之间,知识的不对等、阅历的不对等、信息的不对等这些都会导致分歧的存在。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你们永远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
心怀谦虚,学会倾听,不断地思考和学习。
人生并不是非赢即输,更多时候,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
当然,对那些怀着恶意来纠正我们的人,置之不理就是对待他们最好的方式。
孟子云: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