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给Andy找早教机构和幼儿园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开始反复出现于脑海——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答案是:一个热爱知识的通才。
因为受查理芒格的影响,多学科知识产生的lollapalloza效应能够更大的提升竞争力,同时,通才可能更热爱生活。因为综合性知识相互交叉,才会发现世界奇妙的联系,以及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微妙的联系。30岁后会觉得生活太孤寂孤苦了,如果没有通才的基础和由此生出的内心对某些领域的热爱,很容易厌世。换句话说,通才让人有更多通往幸福的可能。
这个问题进而让我追问:什么是幸福生活?什么是你想要的幸福生活?其实我甚至怀疑这世上究竟有没有所谓的幸福生活?
首先,回想一下生命里让我感到幸福的片段:
1.五六岁父母带我一起去公园玩;一起去书店买书,讨论买哪几套书;去服装店挑选衣服;爸爸每次出门回来包里总是有给我买的玩具;妈妈趁我睡着给我梳头,收拾;还有其他感受到被父母呵护的时候。
2.弟弟很有爱的陪伴和关心:比如卫生间灯坏了,弟弟在卫生间门外讲故事陪我。
3.和喜欢的男生在一起的时候都算。
4.结婚嫁给自己爱的也爱自己的人:结婚那天很开心。(唯一不开心的是因为无关紧要的人和父母吵架,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自己根本不懂什么对幸福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知道呵护亲密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就绝对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和父母吵架。)
5.和家人、爱人在关系和谐的时候一起旅行看到特别的风景:比如青岛之旅崂山海边,张家界之旅武陵源之巅,杭州之旅西子湖畔。(旅行只是形式,不和谐的时候住再贵的酒店也不高兴。)
6.儿子出生后第一时间被抱过来吃奶前,他努力睁着眼睛看我的那一瞬间,还有他吃完奶心满意足的睡着的时候。
7.妈妈和王栋来长沙,一家人一起在杜甫江阁喝茶打牌的时候。
8.轻松愉悦且言之有物的朋友茶话会的时候。
三十年的人生,加在一起能回想起来感到幸福的片段却只有十来个,而且这些片段均和成绩成就无关,当然,也许是我一直也没有取得什么值得欢呼雀跃的成就,但是这么多片段几乎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亲密关系。围绕那些和自己有最深血缘关系的人,以及感情牵绊的人。而最痛苦的时候,基本也主要是亲密关系遭到剧烈破坏的时候。另外,就是迷茫无助严重受挫的时候。比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怎么去达到自己的目标,选择了一个不坚定的目标然后一次次受挫的时候。
这样看来,幸福主要来源于和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而痛苦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迷茫和挫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