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而内不化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2-15 04:18 被阅读0次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晴

要说到庄子的人生态度,在一般人看来有些消极避世的,然而,从庄子的《逍遥游》等文章中来看,他却显得自由洒脱无拘无束,庄子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外化而内不化”,就能很好地诠释他的人生态度。就是说真正得道之人的心境是内心坚定,外表世俗的。

“外化”,就是与外界相处,学会变通,能顺势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而“内不化”,就是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和智慧的思想,无论外界风云怎样变幻,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这其实也体现了道家思想提倡回归自然本性的一面。

也就是说庄子更加推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外圆内方”的处世谋略。这样一来,就能够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与大家和谐和睦相处,但内在是有主见、有思想、有原则的人。

“外化而内不化”的人,往往能够人际关系和睦,事业通达,成大事、成大器。而“外化又内化”、“外不化而内化”、“外不化又内不化”的三种人,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不好的。

如果一个人是“外化又内化”,那他就是对外圆滑,对内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毫无主见。这样的人往往是见利忘义的小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晴不定,变化无常,被外物牵着鼻子走,唯利是图,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看似机灵、精明,实则是愚蠢至极,最后的结局当然不会好。

而做人“外不化而内化”可以用一个俗语来形容——“刀子嘴豆腐心”,总是一副强悍的样子,但是内心很脆弱,喜欢胡思乱想,还容易多疑,思想变化很快,也是毫无原则和定力。这种人往往脾气很大,经常与人吵架,吵完架后,又感觉愧疚,庸人自扰。

说白了,这种人就是情商很低,情绪控制能力差,内心不够强大,外强而中干,容易伤人伤己。这样的人,往往是热心肠,但因为为人处世不讲方式方法,最后“好心办坏事,出力不讨好”。这样的人最终的结果也不太好。

做人“外不化又内不化”,就是说油盐不进、冥顽不灵,非常固执,很难与他人相处,显得“人至察则无徒”,四处树敌。这样的人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庄子的思想是“重内而轻外”,所以他逍遥自在,身心富足;但是现代人往往是“重外而轻内”,一心只想往外求,要车子、房子、票子等等,但是内心空虚,没有什么精神上的追求,因此即使有一天什么都拥有了,他们还是不快乐。

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习庄子的处世智慧——做人要“外化”,而“内不化”,这样才能“外圆内方”、“刚柔并济”、“内圣外王”,如此情商高的人,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

相关文章

  • 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在他的书里面提出一种人生的价值观。。那么这话他还是假托孔子之言说的。他说,仲尼曰:古之人是外化而内不化,而今之...

  • 外化而内不化

    一个年轻人问长者:“如何做人?”长者说:“做人应该像水一样,外化而内不化。”年轻人又问:“您能说得具体点吗?”长者...

  • 外化而内不化

    人在江湖飘,怎能不挨刀,也不能免俗,毕竟是俗世,让人舒服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顺顺利利,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

  • 外化而内不化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晴 要说到庄子的人生态度,在一般人看来有些消极避世的,然而,从庄子的《逍遥游》等...

  • 听庄子讲故事 外化内不化

    外化内不化才是真正的庄子境界。 庄子的处世境界是外化而内不化。从外在来看,要“和其光,同其尘”,与他人一样;但是从...

  • 水润读书笔札 l 庄子 外篇 天道(二)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圆内方,外王内圣,随外界变化而内心不变,此为庄子思想的要点。 《庄子》一书由内篇、外篇、杂篇...

  • 自适其适,方是大道——张远山《庄子三书》访谈录有感

    乘物游心,自适其适、以德为循者,游心六合之外,外化而内不化,于是顺应天道,因循内德,因应外境。内德成为人生...

  • 知北游 9

    顺其自然,说起来听起来都这么轻松,做起来却很难。 孔子对颜回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 化。与物化者...

  • 讨论贴《外化而内不化,外至善而内逍遥,外儒内道》

    各位简友!本人有一句话希望大家能帮本人解开迷惑。 外化而内不化,外至善而内逍遥,外儒内道。 这是本人从一些书中的感...

  • 2022-10-08

    庄子云:外化而内不化。 那一份真与善,虽举世喧闹而独立不惊 那一份初心与热爱,虽时光荏苒而历久弥新 跌宕起伏的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化而内不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ze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