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想到。
题记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孟子·尽心》:“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如果拔一毛而利天下到底拔还是不拔?
这个问题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仅就个人的思考进行记录。
别人的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杨朱的答案,是不拔,主要因为对于“我”,拔一毛就意味着不完整,天下不属于我,何必拔一毛?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可能更为明显,只从利益出发,拔一毛是不利于“我”的,天下如果不能补偿于我,是不会拔的。苏联解体期间,就有明显的一股思潮,对这类问题进行了论辩,到底是集体意识还是个人意识更重要,集体利益还是个人利益更重要。
另外是反对这种答案的。对于儒家,是选择利天下。对于墨家兼爱的思想,也是无差别的爱。对于佛教而言,同样也是。
主要就是这些讨论。
我的答案
以前,我会选择看心情。因为我觉得对自己,我有自己的选择权。如果帮助别人,也要帮个有眼缘
现在,对我自己,我会选择拔。因为现在心中向善,如果只是极小的付出可以获得如此大的回报,当然会选。
这个问题再引申一下,就是个值得思考的有争议的问题。如果不是“我”,而是路人甲,“我”应该怎么选择?
在强权下,会有人直接“帮”你下手了。在法治情况下,是应该给你选择,给你赔偿的。我选择:有条件的请你拔。因为,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能够给你的收益超出你的付出,就可以说服你做出选择。对于我而言,我没有这个“利天下的毛”,但是可以通过交换,来请你拔下这个毛,“我”的利天下目的达到了,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涉及马斯洛需求理论,主要就是衣食住行性这些底层需求,然后是爱和被需要这些更高层的需求,再就是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最后马斯洛发现高峰体验这一最好需求,下次也来说道说道),我也愿意付出一些代价。
这就是我的综合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