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驱动》 之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认知驱动》 之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作者: 简均写记 | 来源:发表于2022-01-18 08:54 被阅读0次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修道院里面大家吃饭的的餐具都放在一个棺材造型的黑盒子,吃饭的人们必须打开棺材的盖子才能拿出餐具。大家觉得这是什么用意呢?

这是在让人们经历一次心理锚定,这个过程是在跟人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其实你已经死了,现在发生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是额外的馈赠。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大家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物。

同样是生活,有人每天快乐,有人却痛不欲生,这些都来源于我们的认知。我们一起来学习周玲老师写的《认知驱动》,学习从源头上做成一件事情的心法。

一.关于价值

在在更早以前,人们的谋生手段是通过转化而成,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很有限的收入,例如缝衣服、卖烧饼等等。交换的定律基本是做多少换多少。

有另外一群人,他们通过雇佣他人或者借助机器的力量将有价值的产品大量的复制再销售出去,例如企业家,作家,歌手等等,他们的产品和作品都在持续的被复制并产生效益。

关于早起有些作者却能通过自己的经历写出能够给予大众的真实建议,这就是价值。每一件利他的事情,最终的受益者都是自己,需要我们把我想要的观念,转化成我能给予的观念。稻盛和夫先生在心中说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利己是人的本性,而利他却是一种超越。

凡事学习必须要耐心让自己可以学习并创造出具有复制性的价值。踏上复制之旅,让高价值的产品或作品帮助更多的人才是成事之道。

同样的一句名言,从普通的人和厉害的牛人嘴里说出来效果显然不一样,这是因为话取决于哪个才是做到的人,他才更有说服力。立足长远,努力去改变自己,耐心创造更多有价值并且利他的事情。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们的产品或作品是好东西,人们就会愿意主动去分享。沉得住心,摒弃浮躁,持续聚焦价值,用利他的心成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二.关于身份

大家还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吗?那个跟人家打架吃亏时,就安慰自己说“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的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家伙。

在心理学领域,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也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他的做法极其符合态度,影响行为,行为影响结果的事物发展规律。

同样一个问题,处于不同的NLP逻辑层次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觉知。

环境的抱怨者喜欢说都是你们的错。

努力的行动派喜欢说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方法的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是比问题多。

选择的战略家喜欢说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

身份的觉醒者喜欢说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意义的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

同样是养成阅读习惯。

以结果为导向的人在最浅层,每天阅读半小时或者每周阅读一本书,他们只想着如何做。

以过程为导向的人会写下阅读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选择阅读,阅读的好处都有什么?

以身份为导向的人会想通过阅读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见信念从来都不是空的,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情,我们的行为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影响了我们实现结果的程度。

穷爸爸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却让孩子们坚持说我怎样才付得起?刻意的运用我们语言的力量,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观点。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又决定了命运,那我们的思想是由什么做决定呢?作者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好好说话。遇到事情说积极的话,遇到各种人说和善的话,遇到问题说开放的话。很多事情在没有做之前不要先否定它,一直想只是让问题不断的存在,只有去做才能有答案和结果。身份认同的改变,从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开始。

第三,心理

孩子拿着98分的成绩单回家,很多家长首先看的是两分差在哪里。这都是因为我们都习惯对坏事的反应过度。负面偏好会让我们更多地注意负面的信息和事件,不知不觉中忽略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亲人们对自己的好,例如帮忙做饭,带孩子打扫屋子等等,我们的心里会默认家人对自己的好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稍微有点做得不好,我们就会放大问题,造成矛盾。可见往往是问题的发生器也是情绪担忧去,天生就喜欢先感受烦恼。

当今社会,生存已然不再是很大的问题,生存的更好才是最重要的课题。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老夫子几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一个成熟思想家所经历的不易,包容万物的内心去沉淀,几十年的磨练才有了举世瞩目的教育成就。只有清除情绪上的障碍,让自己原本讨厌的事情不仅无法消耗我们反而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滋养和成长,这才是高级的逍遥自在。

好的生活总是游走在舒适区的边缘,让我们既有点压力又刚好可以承受,因为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我们很可能就放纵了自己,而过度的压力又反而让自己不断的自我否定。可以让我们的舒适度有少许的忧虑,又不至于压倒自己。制定超过平常水平的小目标,去完成它获得一些正面的反馈,让自己的行动保持持续性,这就是控制的魅力。

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破除原有认知上的障碍的好书。《认知驱动》让我们知道输出必须有利他价值的重要性,从语言和动作上改变自己的身份认知,让自己的生活游走在舒适圈的边缘是生存更好的不二之法。

相关文章

  • 《认知驱动》 之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修道院里面大家吃饭的的餐具都放在一个棺材造型的黑盒子,吃饭的人们必须打开棺材的盖子才能拿出餐...

  •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格格读书会·活动预告

    格格读书会·第114期 【活动主题】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 【活动简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每天积...

  • 百日日更465:价值积累之路

    最近在读周岭老师的《认知驱动》这本书,和他第一本《认知觉醒》相比,这一本围绕“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展开,提出的...

  •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事的策略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事的策略 在做成一件事的策略部分,作者提供了如下六种方法和路径。 1、认知驱动:做一个真正的长...

  • 9.7

    做成一件事的关键在于认知驱动,而不是毅力驱动。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是靠毅力驱动,那就太痛苦了,其结果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 成事修行(56)

    《认知驱动》--- 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方法路径一: 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作者写作内容梳理: 1. 怎样做一个真...

  • 6.3读书笔记

    6.3#周岭《认知驱动》/成长 第六章 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 个体的成长也是一样的。要想做成一件事...

  •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做成一件事的心法,主要从理念上来打通;下篇为做成一件事的技法,主要从如何实践上下功夫。 ...

  • 《认知驱动》:掌握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在做事之余,你有没有思考过,如何才能做成一件事?看到这个问题,你陷入了沉思...

  • 三十而立,立于志

    今天是我30岁生日,快乐谈不上,更多的是越来越想真正去做成一件事,不想再「混下去」……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里,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驱动》 之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xk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