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速发展的世界
世界的发展速度,远超过我们的预想。遥想20年前,我还只有10岁的时候,一切还都是慢悠悠的。每天我都有无尽的时间,可以用来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发呆。
现在网络一触即达,各种科技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大型机械化生产,也解放了一部分的人力,想当然的,我们会设想,也许这样我们人类就有了更多休息的时间,用来更好地享受生活了吧。
但是,并非如此。我满眼只看到人们的焦虑,有钱的、没钱的,都对着这飞速发展的世界喟叹:机遇转瞬即逝,我们怎能不努力?
尤其是如今的学习者,并非仅仅指代的是学校里学习的人,事实上,很多年轻人下班越来越晚,也依然会挤压休息的时间,只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好不被这个社会淘汰。
可是,你我本凡人,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很多地方,已经落后于机器人了。不管是算数,还是执行,我们人类都有太多的可不控因素,但机器人不知疲倦,可以一直工作。
所以,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人们的焦虑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从根源上关照机器人的世界,也许是一个探索的视角。
2.《铁皮男孩》
最近在给儿子挑书的时候,《铁皮男孩》这本别致的书映入了我的眼帘。它由爱尔兰作家帕德里克·肯尼创作,旨在通过对于未来机械高度发展的社会描述,来探索我们人类当下的生存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克里斯托弗的男孩儿,身为机器人工程师阿布萨隆的助力,他非常熟悉机器人。虽然这些机器人都比较初级,且因为阿布萨隆的手艺太差,而常常找不到买家。但这并不妨碍克里斯托弗与他们成为朋友。
抓佬、曼达、萝卜、杰克,它们都是机器人,他们喜欢克里斯托弗,就总是问克里斯托弗作为人类的感受。
这时候,克里斯托弗就总是幸福地回忆自己的童年,尽管有些事情的记忆也已经模糊了,但他为自己有这样温暖的回忆而感到幸福。虽然他的父母不在了,可那些被爱的时光,就是克里斯托弗热爱生活的力量。
本来,这一切如常进行,却未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凶多吉少的克里斯托弗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真实身份。
原来,他并不是一个人类,他也是一个机器人,还是一个用精练推送法推送的高度仿真机器人。
这个现实,是克里斯托弗在情感上所不能接受的。
然而, 事实就是如此。故事就这样展开,一场营救克里斯托弗的冒险故事开始了。
3.当我不再是我自己
克里斯托弗的身世之谜,要求助于当代最伟大的机器人工程师菲利普·柯米尔。他把自己孙子的灵魂注入到了他制作的克里斯托弗上。这个实验很成功,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填补了柯米尔的情感缺失,但对于这整个世界来讲,这样的机器人制造,却是相当危险的。太多的人觊觎这种高端的宛如魔法的技能,柯米尔为了防止这项技术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就亲自毁掉了它。
与柯米尔站在对立立场的工程师,是理查德·布莱克。他想要这项技术,也想要“复活”自己的家人。然而,这路到底是走不通,不然克里斯托弗也不会最终沦落在外了。
在阅读《铁皮男孩》的时候,我常常想到,那些给自己贴上的标签,突然有一天,当我们发现自己并非如此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铁皮男孩》这部科幻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的便利,同样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情感的宝贵。所有的能力,机器人都有可能模仿,甚至做到更好,唯有人类的情感,或大善,或大恶,但通常都是事前所无法预算的。
当我发现自己并非真正的自己,是时候接纳真正的自己了。
就算是机器人又怎样,好歹柯米尔还认这个孙子。唯独那些记忆是最宝贵的,丢了可惜。
《铁皮男孩》,一部给孩子读的科幻故事,同时让能启迪大人,让我们更多地反思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