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然而与此同时,现代知识工作者也并没有游手好闲。事实上,他们称自己和以前一样忙碌。这种矛盾是由何产生的?另外一种类型的努力可以很好地解释个中原由,这种努力恰与深度工作的理念相悖: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
外人看着你学习、看着你工作,觉得你很努力、很拼,甚至你自己也觉得自己已经减少了娱乐,减少了应酬,甚至是牺牲了睡眠时间,但你工作或者学习的结果却并不如意,你可能怀疑是自己确实不如别人聪明,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等等,先别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个恶性循环,先是无数次的挫败,打击了你的自信心,你会陷入怀疑自己的无底洞,你会习得越来越低的自我效能感。
看似你很努力,但警惕别是假努力。回想一下,你在工作或者学习的时间段里,真的投入进去了么?1个小时,60分钟,你有多少分钟是忘我地投入进去了?有没有一会儿想起来面膜用完了,想换个牌子,先上某书或某音搜索下有什么好物推荐;一会儿又想起来最近有点上火,该喝点水了;一会儿又看到阳光明媚,可以约着闺蜜去踏青……这其实就是书中所提及到的浮浅工作了。
回想一下我的工作和学习,我承认,我是经常处于浮浅状态,拿起手机本来是想打开浏览器搜索一下知识点,看到微信有人发消息,就不自觉先打开微信了,这一打开,没有个三五分钟甚至十分钟是出不来的,最后退出了微信,突然脑袋就短路了:哎,我刚才是要干嘛来着?
回想一下,浮浅工作真的是挺可怕的,时间也花费了,精力也消耗了,而效果却大打折扣,让人对自身产生怀疑,然而更可怕地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向浮浅工作发展的趋势并不是很容易转变的。也就是说在极度浮浅的状态下度过足够的时间,将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很庆幸,让自己看到《深度工作》这本书,第一眼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了,刚刚开始读,深度工作这个概念很好,推荐你们都去读。醒醒吧,及时止损,致力于提升自己深度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吧。毕竟在这个信息经济的时代,提升自己深度工作和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更有可能是可以提升自我的创造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