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嗯,怎么说呢,中午还在写文章讴歌理想呢,下午几轮的头脑风暴过后一切就变了。
(就是那篇《认认真真写一篇成长类文章》,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理想」两个字,但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说的内心最终的答案就是理想吧。)
突然觉得理想这种东西,会不会是一个骗局呀。
这种啪啪打脸的感觉……真是爽……。
1
理想是什么,这是一直以来在寻找的答案。
从最初《传习录》唤醒了追寻理想的渴望之后,就一直在寻找,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一次与呆神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说,我想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而这个答案太「标准」了,标准就意味着这可能是一个集体文化的灌输,而不是个人的真正选择。
2
离职前的一次聚会,答案似乎明确一些了,我把它表述为「帮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理想。」
除了改变世界这个属性以外,还加上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极大的的利他性。
大概因为我确实体会到了有理想的美好吧,而把这种美好分享给每一个人的心情也是真真切切的。
记得当时呆神对这个答案很是质疑,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别人的理想之上,还是理想吗?然而讨论了半天也没什么结果。
3
走在路上,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
机缘巧合,或许也是冥冥中的注定,在「黄金身体」课程之前,有了一次与曹姐共进晚餐的机会,那次交谈到现在还记忆尤深。
除了说了一些前世、修行这些玄而又玄的话题之外,印象最深的是曹姐的两句话。
第一句:我出现在你面前,只是为了跟你说出今天这番话,而这些话是说给你身体里那个前世的修行者听的。
第二句:你在说你的理想时(当时说的是改变世界),我感觉不到力量,这应该不是你的理想。
现在想来确实如此,自己心存迷惑又怎么可能有力量呢。
4
慢慢的,一个念头出现在了脑海里。
或许以前的关于理想的答案,只是文化、社会在我头脑中形成的投影?而真正的属于我的答案,还藏在我的内心深处?之所以没有显现,或者说都没有显现的迹象,只是因为心里还不够清明?
应该是这样的。
至少我知道心灵深处肯定装着关于生命所有疑惑的终极答案,只要我真正的进入心里,理想是什么也就清清楚楚了。
于是,关于理想是什么,又变成了这样的奇怪表述:我目前的理想是认识自己,而认清自己之后真正的理想也就清晰了。
貌似是一个无解的怪圈,然而我当时真的相信这会是我的答案。
5
前一阵子参加了一个重生营的课程,通过自由书写、过往的回忆等,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然后根据这些兴趣和特长来制定未来的计划。
然而对我来说,课程似乎价值不大,因为一直以来我都知道自己要的什么。
不过对于兴趣的探讨却引发了我的思考。
先说我的一个兴趣的发现。当初「遇到」古筝课时的情景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一天下班后,刚出地铁,看到有人发传单,随意的瞥了一眼,是古筝课的,当时心里就颤了一下,好像这张传单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突然发现自己貌似无法学古筝的所有制约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消失了,当时内心的喜悦,让人不自觉的想要微笑。
因此,我知道,古筝是我喜爱的,也可以说是我的爱好。
那么,疑问就来了,爱好、兴趣是发自心底的喜爱,理想也是来自心底的追求。理想与兴趣爱好有什么区别呢?
难道理想只是程度更深的兴趣?
我是无法接受这个答案的,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观念,理想应该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找到了理想人生才算真正有了意义。而兴趣只能带来乐趣,并不是必须有的。
6
重生课程的娜娜老师给出了一个答案,理想如果用英文表示的话「Calling」这个单词应该是最贴切的,来自内心的召唤。
那么问题依然存在,兴趣也是发自心底的热爱呀。
而娜娜老师的定义里加上这么一条,就把理想与其他的兴趣区分开了:理想应该是无限利他的,而不会是自私的。
对此我就疑惑更大了,因为这太像是集体主义文化的洗脑了,每一个人都要为他人而活,理想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限定?
7
想到这里,突然灵机一动。
改变世界这种利他的理想如果是集体主义文化的残留,那会不会理想本身这个概念就是文化留下的一个圈套呢?
然后整个世界天崩地裂。
理想根本不存在,就像爱国忠君、就像集体主义一样只是人类塑造的一种文化假象?
这样好像所有问题都说得通了。
为什么寻找了这么久,理想还是毫无踪影,得到的只是一些非常像是标准答案的答案。
为什么当初说出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毫无力量,简直像是用一个自己都不信的东西说服别人。
《人类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之所以能从所有动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掌握了讲故事的能力。
而理想这个故事,大概是人类讲过的最美好也最终极的故事了吧。
8
突然想起了上一份工作中,在自己的群里给大家讲解自己对心学的理解时,提到一个观点,要放下所有执念才能让内心回归清澈。
羽毛球超强的George大神问了我一个让我无法回答的问题:那你对理想的坚执也要放弃吗?
曾经非常奇怪,为什么王阳明、佛陀、各位开悟的大师走到了内心的最深处,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呢。
王阳明找到了理想,他要匡扶社稷、造福百姓;佛陀要离开尘世,获得解脱;而萨古鲁看到了无比的喜悦。
曾以为不同的人的内心深处装着不同的答案,以为这是人本身存在的差异。
原来,心里的最深处并没有答案,那里只有一条回归「合一」的道路,在合一的状态里,你会对世间万物充满了爱和喜悦,而开悟了的先辈只是随机而动罢了。
看到人民的苦难就救民于水火,无意理会世间纷扰就躲开尘世。
顺心而行,做与不做没有分别。
9
想到这点,内心无比的激动,理想大概是头脑加给我们最大的一重枷锁了吧,解开之后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
以前心心念念追求的东西一下子消失了。
我发现以前追求的不是理想,而是通往合一的道路——回家的路。
在内心里,有对着万事万物的喜爱的热忱,以前感受到的追寻理想路上的喜悦其实是内心自然而然散发的喜悦。
而让自己无法安心于朝九晚五的那股躁动,是对「回家」的渴望,这才是每一个「游子」写在心底的东西。也就是萨古鲁说的对于无边无际的本质的追求。
以前以为的理想,只是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爱加上文化影响的结果。
突然觉得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一切却又都变得充满了意义。
10
惠能在教导弟子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让我迷惑的话。
他说,如果有人问你何谓佛法,要这样应对:「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明与不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惠能所说的这实性,即是萨古鲁所说的无边无际的本性,即是王阳明所说的天地万物皆为一体之良知。
因为无边无际,因为唯一,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所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原来惠能是讲的并不是巧辩,而是最终境界的外在特征,即使没有走到最终境界的他的弟子,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他人。
理想是什么,这本身一个伪命题,也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了。
11
说来很奇妙,从接触王阳明以来。先是发现了要有「理想」,然后寻找理想,最后发现不存在什么理想。
最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
与两年前同样是没有理想,却已是两个世界。
说理想不存在了,可能不太准确,应该是理想不再是以前心中那个至高无上的追求了,而是如兴趣一样可有可无,有则增添趣味,无亦无甚遗憾。
那么现在不在执着于理想,以后又该追寻什么呢?
答:云在青天水在瓶,自然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