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研究

作者: 终为鱼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11:08 被阅读12次

        回望贾谊的一生,可以用抑郁愤懑来形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於郡中”,这时就可以看出贾谊的年少无伦了,孝文帝初立时,经庭尉吴公的推荐被被文帝召为博士,正式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针对贾谊的官场经历,我们可以用年鉴表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

1.公元前183年,“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1]深受皇帝的喜爱。

2.公元前178年,过人的才能和表现遭到嫉妒,天子疏之。

3.公元前176年,受贬离京为长沙王太傅

4.公元前173年,受召入京,与皇帝交谈鬼神之事至深夜,并任命为文帝最喜爱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5.公元前163年,“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2]就这样满腹的才情在阴郁中过完了一生。

      那么为什么明明满腹经纶,政治才干突出的一个人才却没有受到重用,只能一声空叹作《鵩鸟赋》来自我解脱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是当时的政治环境,西汉建立在公元前202年,汉景帝登基于公元前180年,经过汉朝建立才短短22年,何况在此之前吕后专权,外戚势力强大,在班固的《汉书·文帝纪》中就有记载文帝登基的原因,“十七年秋,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这里的代王就是汉文帝刘恒,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文帝登基少不了朝中老臣的支持,俗话说过早的锋芒毕露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嫉妒,贾谊初入朝廷才干过人,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就有记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一个根基不稳还要依靠老臣重臣来巩固地位的年轻帝王怎么会因为一个普通的臣子而使自己得罪重臣地位不保呐?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已经表明了贾谊青年不得志的主因了。

      第二是过于激进的政策,西汉建立才短短经历了两个朝代,从推翻秦暴政到楚汉争霸,刘邦能在与项羽争斗中取得胜利少不了身旁亲信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在建立西汉王朝后,作为一个英明并且知恩图报的君王,他"慷慨"的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了部分功臣,但就像周王朝一样,一旦诸侯势力过于强大难免会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显然贾谊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治安策》中,他就提出"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直观的说出了诸侯国对于汉王朝的威胁,追溯到文帝登基的过程,在吕后死后,刘邦的8个儿子,只有刘恒与弟弟刘长还健在,刘长是由吕后抚养长大,只有刘恒是与亲生母亲薄姬分封在代国,综合条件,大臣和诸侯才迎立原本不受重视的代王,初登基的代王就算再有多少政治抱负,笔者认为他也只能隠忍对待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

    回顾贾谊的一生,满腔的才情只能积存在心腔,置身与大时代的环境下,我们也只能仰天叹惋罢了,时势不待英雄。

相关文章

  • 贾谊研究

    回望贾谊的一生,可以用抑郁愤懑来形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於郡中”,这时就...

  • 贾谊

    去年到长沙,仰慕去了贾谊故居。 贾谊是洛阳人,是西汉文帝时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年少时,便已能诵诗擅写文章而闻名于...

  • 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谊》 两个小时躺在床上,在看“鬼...

  • 贾谊

    今读贾生成名作过秦论,生曰:卖弄。 所言极是。明明一句大白话就能说清楚的事,贾生偏要铺排。是才华横溢,还是绞尽脑汁...

  • 谋划虽巧  造化弄人

    苏轼写《贾谊论》,大有惺惺相惜之势。苏轼与贾谊都是少年得志,都是郁郁而终,区别却在于贾谊恃才傲物,不识时宜...

  • 《贾谊论》点评贾谊的悲剧原因

    旅途偷闲,读苏轼的《贾谊论》。 苏轼点评了贾谊,一位屡屡被引用的“怀才不遇者”。 比如李商隐的《贾生》,为贾谊鸣不...

  • 《汉书》研读239:贾谊传(一)

    贾谊传(一)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他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贾谊就以能诵读诗文...

  • 28.1 如果万事俱备,只缺《关系攻略》

    本周开讲西汉名著,贾谊《新书》。贾谊和《新书》在今天的知名度都不高,但从西汉到晚清,贾谊是与屈原一样的精神符号。今...

  • 贾谊 : 怀才不遇郁郁而终者

    01 贾谊,河南洛阳人。他的老师是张苍,而张苍的老师是春秋时的大学问家荀子,贾谊便是荀子的再传弟子。 贾谊聪慧过人...

  • 《汉书》研读241:贾谊传(三)

    贾谊传(三) 臣私下里研究前面的事情,大抵规律是势力强者先反:淮阴侯韩信最强,最先谋反;韩王信倚仗匈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贾谊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ujfctx.html